首页 国士无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1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h1> 第111节</h1> 这样一说陈子锟总算想起来了,哈同花园是英籍犹太富商哈同的宅邸,占地数百亩,极尽奢华,建筑精美,是沪上最漂亮的私人花园,这位哈同先生的经历也是一段不朽的传奇,二十来岁时怀揣六块银元独闯上海滩,到现在已经是身价亿万的豪富,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董事,论身份论地位,绝对是上海滩数的着的头面人物。

而顾维钧则是新任中国驻英公使,在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外交官,哈同向来喜欢结交名人,孙文蔡锷这些革命前辈都曾是他的座上宾,顾维钧下榻在哈同花园,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好,那我就去找顾公使,多谢程探长了。”陈子锟和程子卿握手而别,程子卿送他到楼下,忽然没头没脑说了一句:“孙文先生回广州了。”

陈子锟一愣,看到程子卿狡黠的笑容,便明白了,在上海滩发生的任何事情都瞒不过这位包打听的眼睛,自己身为国民党员,刺杀英国巡捕的事情,他更是了如指掌。

“谢谢提醒,再会。”陈子锟淡然一笑,离开了巡捕房。

……

寻找顾维钧的过程很顺利,陈子锟仪表堂堂、英语流利,哈同花园的下人不敢怠慢,电话通禀,不大工夫便得到确认,客客气气将他请了进去。

哈同花园虽然是外国人建的私家花园,但却完全是中国建筑风格,曲径通幽、翘脊飞檐,苏州园林也不过如此,在静安寺路这种寸土寸金的所在竟然能拥有如此大的一座花园,可见哈同的豪富程度。

不知为何,陈子锟不但没有产生对哈同先生的崇拜之情,反而浮起一个奇怪的念头,这些花花草草、精美的建筑,原本应该属于中国人,是这帮洋人强取豪夺才占据的!

见到顾维钧之后,陈子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介绍了一遍,顾公使思忖片刻道:“这事不难,正好淞沪护军使何丰林今晚要设宴为我送行,我和他提一下便是。”

陈子锟知道何丰林是卢永祥手下重将,掌管淞沪一驻军,在浙江系军队的地位举足轻重,仅次于督军卢永祥,卢小嘉也要喊他一声何叔叔,有他出面说情,自然事半功倍。

……

法国邮轮波尔多斯号停泊在黄浦江上,满眼彩旗飘飞,江鸥展翅翱翔,汽笛长鸣,陈子锟身着西装,挎着鉴冰站在码头上,等候着李耀廷的到来。

鉴冰紧紧挽着陈子锟的胳膊,幸福的无以复加,梦想变成了现实,自己就要跟随心爱的男人去环游世界了,她唯一放不下的是李耀廷,被督军公子追杀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终于,李耀廷的身影出现在远方,鉴冰忍不住跷脚挥舞着手帕:“这里,这里。”

李耀廷看见了他们,匆匆奔来,不小心撞到一个年轻人,皮箱坠地,一堆书落了出来。

“对不起了哥们。”李耀廷蹲下帮他捡书,那青年倒也豁达,用一口淮阴口音道:“没关系的,我自己来吧。”

“那行,哥们,祝你一路顺风啊。”李耀廷笑着拍拍他的肩膀,紧跑几步来到陈子锟面前,脸上的颓唐之气已经一扫而光。

“有贵人相助,终于没事了,大锟子,你可以放心的去留洋了。”

第三十九章 漂洋过海

汽笛长鸣,波尔多斯号邮轮缓缓离开了江岸,码头上人头攒动,尽是送别的人群,李耀廷不停的挥舞着礼帽,向船舷上的陈子锟和鉴冰告别,邮轮庞大的身躯在黄浦江上渐行渐远,码头恢复了安静,唯有李耀廷依然凭栏而立,眼角有些湿润。

邮轮船尾,鉴冰捏着手帕哭的稀里哗啦,黄浦江岸边鳞次栉比的西洋建筑渐渐的模糊,大群雪白的江鸥在头顶盘旋,一面法国红白蓝旗猎猎飘扬,从今天起,就要和生活了十余年的上海说再见了,熟悉的景色,熟悉的人,不知何年才能相间。

海风渐起,陈子锟挽着鉴冰回舱室去了,他们住在甲板上层的头等舱,房间里有可以看到海的舷窗,顾维钧和他的新婚妻子黄惠兰就住在隔壁,同一层的客人也尽是外交官、富豪等人物,鉴冰迅速抹掉了眼泪,和这些人打成一片,她天生丽质又极擅交际,混迹这种场合真是游刃有余。

邮轮行驶两日抵达香港维多利亚湾,在此停泊一夜,这是陈子锟第二次经停香港,想到去年此时自己还是杀手刺客身份,今日却是堂堂公派留学生,不由感慨北上投军这条路选择的极为正确。

次日,邮轮离开香港,前往安南西贡,在这个法国殖民地停泊了三天,期间旅客们纷纷上岸参观东南亚热带景色,品尝安南美食,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中旬,北京早已秋风萧瑟北风急,西贡却依然是春暖花开时,街上一片葱绿,行人身穿薄纱,不由让人感慨世界之大。

离开西贡后,邮轮穿越马六甲海峡,在弹丸般大小的英国殖民地新加坡停留一晚,加煤加水,然后继续进发,进入浩瀚无比的印度洋,下一站是锡兰。

邮轮停泊在锡兰的时候,乘客们蜂拥下船去购买当地特产的宝石首饰和红茶,鉴冰也拉着陈子锟下船购物,蓝天碧海,椰林斜阳,乳白色的木制港务局大楼上飘扬着英国米字旗,一个白人海关官员懒散的躺在藤椅上,身旁站着两个当地听差和一条狗。

“天啊,怎么到处都是英国人的地盘,香港、新加坡、科伦坡,我总算明白了,英国人真的比咱们中国人厉害多了。”鉴冰感慨道。

陈子锟道:“可不是么,要不然怎么叫日不落帝国呢,这个世界已经被列强瓜分完了,咱们中国想要迎头赶上,起码还得一百年啊。”

“一百年……”鉴冰不禁黯然,默默前行,忽然看到路旁椰子树下,一个锡兰少年捧着饭碗乞讨,一条腿已经断了,伤口上爬满了苍蝇,而他已经无力驱赶了。

鉴冰心肠软,见不得别人受苦,正要掏钱包,一个同船青年旅客已经将钞票放在少年面前,并且扭头冲他们友善的笑了笑。

“小哥真是好心肠,去法国啊?”同在异乡为异客,鉴冰主动搭讪道,同时拿出一个金镑放在乞丐面前。

一英镑合成七块五大洋,这可不是一笔小钱,那青年惊诧鉴冰的阔绰手笔,瞳孔略有放大,极礼貌的接口道:“是啊,去法国留学。”

陈子锟伸出手:“幸会,陈子锟,公派美国西点留学生,这是我太太沈鉴冰。”

青年伸手和他握了一握:“周恩来,南开……你刚才说叫什么?”

“陈子锟,怎么,你认识我?”

青年激动起来:“我听过这个名字,火烧赵家楼的英雄之一!”

这样一说,两边便熟络起来,原来五四时期,周恩来曾在天津组建觉悟社,领导反日游行,闹的也是风风火火,为此还被警察厅拘押过一段时间,说起来也算革命战友了。

寂寞的旅途上忽然出现一个志同道合的旅伴,实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陈子锟当即请周恩来和他的同伴在当地饭店吃了一顿,席间畅谈许多,周恩来听说陈子锟精通法语后,便说自己前往法国勤工俭学,法语尚且一窍不通,还望陈兄多多指教,陈子锟自然是满口答应。

饭后登船,周恩来随陈子锟前往舱室借书,临行前陈子锟在上海的书店里购买了不少外文原版书籍,从哲学论著到休闲小说全有,可惜法语的却不多,周恩来翻阅一番,正感遗憾之际,却见床头放着一本《共产党宣言》,纸张已经翻得有些陈旧,顿时眼睛一亮。

“这个可是禁书啊。”周恩来半开玩笑道。

“呵呵,每天必看,不看睡不着。”陈子锟道。

周恩来拿起小册子翻了翻,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

1921新年来临之际,波尔多斯号邮轮终于横跨亚欧,抵达地中海沿岸的马赛港。

马赛属于普罗旺斯省,是法国第二大城市,虽然已经是隆冬季节,但地中海气候下的海滨城市却感受不到寒意,旅客们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海上漂泊,终于可以踏上大陆的土地了。

周恩来等留法学生日程计算的很紧,先行乘坐火车奔赴巴黎去了,临行前大家依依惜别,相约以后书信联系,送别了大学生们,陈子锟和鉴冰在顾维钧夫妇的陪伴下在马赛游览了数日才搭乘火车前往巴黎。

在巴黎又盘桓了数日,陈子锟见识了埃菲尔铁塔、罗浮宫、枫丹白露等名胜,昔日关东小响马似乎已然脱胎换骨,举手投足已经带了绅士派头,本来就很熟练的法语经过和当地人的交流,已经精湛到会被巴黎人误认为成老乡的地步,就连顾维钧都惊叹他语言上的天赋。

在巴黎期间,驻法公使馆发起一个为生活无着的中国留法学生募捐的活动,陈子锟和鉴冰参加了这个活动,在场的都是上流社会人士,出手不凡,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顾维钧的新夫人黄惠兰,竟然捐了三千英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