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郑法兰也不愧对他那养龙达人的称号,入城第一件事,便是向主公深深拜倒:“昔日在德州时,主公婉拒称帝,皆因胸怀大志,愿以功名未就自勉,鞭策群臣。今日京师入手,天下振奋,主公何不登临帝位,以壮人心,威压海内?”这家伙总是能找到让人最爽的那个点啊……李世民槽多无口,却没推拒此事,欣然应允之后,又令左右商议国号如何。群臣心说这还用讲吗?当然是从主公的王号了!秦朝!还有些心思活络的,觉得主公若真是想用“秦”字为号的话,大概便不会公然发问了,于是又络绎不绝的提了各种各样的建议过去。“德”州的德,庆州的“庆”,沂州的“沂”,还有人提议从上古贤君用过的年号中取字……李世民听取了众人的意见,最终定国号为“唐”。众臣:“……”啊这。早就说了,我们主公他是有点叛逆在身上的。……李世民从前也曾经经历过别的世界,但那些世界却与这方世界有个极大的差异——那就是它们都与他所熟悉的那个大唐王朝迥然不同,虽然同样都是中原王朝,但都不会让他如此深切的回忆起过往。但在当下,他真真切切的有种重新回到大唐,再开了一次本的感觉……李世民暗地里发誓:“这一次,属于我的,我全都要拿回来!”然后开始让史官修撰本朝史事。没有玄武门之变,没有糟心的爹跟哥哥弟弟,还可以薅谋士们的羊毛养肥自己。这一回,可是完美的李二凤!自从打下京师之后,德州文武官员陆陆续续来到此地,一来是各地纷争基本上宣告结束,继续留在地方上也已经没有必要,二来则是天下大事已定,秦王登基在即,论功行赏的时候就要到了。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入城之后,文官武将们的工作积极性异常高昂。虽说大家起事之初未必是为了功名利禄,但都走到这一步了,再不博个封妻荫子,岂不是辜负了这场缘法!向来文无第一,但官位有,勋爵有啊!作为秦王的原配发妻,秦王妃萧氏必为皇后。李峤作为秦王义弟,虽然入伙儿晚,但架不住人家功高,又得秦王看重,不出意外的话,大概会被封为异姓王……啊呸!同姓王!而秦王的义妹余盈盈,大概也会得到长公主的诰封。可是除此之外的其余人,只怕都得画一个问号了。如今天下初定,武官们汇聚于京师,暂时没有硬仗可打,文官们却不一样,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最早跟随李长生起事的庞英等人,虽然人少,声名不显,奈何人家是原始股,背后还有滕忠等一干结契兄弟的支持,此时岂肯逊色于人?卫玄成,这个几乎是最早投向李世民的谋士,待到庆州归降之后,或多或少也吸纳了来自于魏王麾下的精英,同样自成一系。而王侍郎则凭借自己在陪都夜乱之时的得力表现,将夜乱之后离开陪都前来投奔秦王的官员们收入囊中。在此之外,更不乏有章伯隐一般后期听闻秦王事迹赶来投效的名士。对于自己麾下的诸多文官派系,李世民心知肚明,却没有过多干预。朝堂之上一枝独秀不是好事,良好有序的竞争,才是长久之道。为了在即将建立的新朝当中谋一个不错的官位,卫玄成近日来堪称是起早贪黑,鸡都没叫就从塌上爬起来到官署中去理事,直到月悬中天才肯归家。主公,如此劳模的我,难道还不值得一个尚书左仆射吗?卫玄成起初听人回禀,道是秦王令人修撰新朝史事的时候,他还没有在意,直到有他的心腹期期艾艾的告诉他,修撰史事的人已经写到“长生月下追玄成”的时候,才为之愕然惊醒。“胡说八道!”回想起当初的百口莫辩、有冤难伸,乃至于魏王的几次背刺,卫玄成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根本就不是大众所流传的那样!”他想要去找修撰史事的人说个清楚,中途却又被心腹拦住,神神秘秘道:“听说,有人曾经看见秦王殿下私底下悄悄召见了修撰官,密语许久……您说,此事会不会是秦王殿下授意?”卫玄成:“……”啊这。至于吗主公?!真就是为了你那光辉灿烂的形象狂踩属下我呗?!你是个人,又不是只凤凰,没完没了的开什么屏啊!卫玄成一时槽多无口。想去找修撰官说个明白,又觉得这事儿要真是秦王安排的话,哪怕真的去了,怕也是说不明白。',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