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穿,满级大佬误入宫斗片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87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元璋身后两个姓朱的也大惊失色,老爹要干什么,把老朱家的脸皮往下扒吗?朱棣更是忧心忡忡,要知道之后的皇帝可都是他的子孙。要是出了些,嗯,不太英明的皇帝,岂不是也会连累到他。朱元璋看了几人的神色,眯着眼睛哼了一声:“史书上亡国的皇朝不知凡几,大明又岂能幸免,现在知道些后世的情况,也算预警,说不定还能早早发现些问题,让大明多延续一段时间。”哦,原来是想摸着“儿孙”过河,取长补短,想法很大胆嘛。凌潇给他点了一个赞,然后决定选两个最奇葩的皇帝,给他们的祖宗开开眼。…………朱棣心事重重的回到王府,迎面就碰上自家王妃徐氏。徐王妃这次端午没入宫,因为他们的长子生了病,她放心不下就向宫中告了假,在家照顾。见她脸上焦急忐忑的样子,朱棣便明白徐王妃知道柳仙预言之事了。他怕王妃一知半解反而担心,于是一五一十的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又道:“你不必担心,父皇他……他没有对我做什么,甚至接下来和柳仙的谈话我和太子一样都留了下来。”徐王妃看着丈夫兴奋激动的样子,心中微叹了一声。她知道,丈夫是有大才能的,只不过往日碍于太子,半是兄弟之情,半是皇帝心意,他都没有起过那个心思。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这是天命,后世史书定鼎,燕王朱棣举兵反无道之君,最终功成,甚至功绩赫赫,开创盛世。丈夫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拼一拼了。徐王妃心想,这又有什么不行,难道自己不敢陪着一起吗?唐时,长孙皇后敢陪着丈夫冒天下之大不韪,她往日就慕长孙皇后的德行,这次也要效仿一次长孙氏了。一念及此,徐王妃心也安定下来了,甚至提了一个建议——向柳仙示好。朱棣想了想,觉得办法不错,首先要不是柳仙,他可能还是诸王中的一员,现在却不一样了。其次,柳仙神殿收容女子,所掌握的势力不小,却又为朝廷官员隐隐排斥,是可以拉拢的。朱棣叹慰的看着妻子:“不愧是女诸生,智计非凡。”徐王妃并不居功,反而掐了朱棣一把,怪他揶揄人。朱棣装模作样的龇牙咧嘴,见徐王妃真的要打人了,才连忙转移话题:“这个主意好,正巧几个女儿年纪也差不多了,就送她们去柳仙神殿任职吧。”徐王妃自然同意。第211章 奇葩子孙一这次端午节,大明百姓过得很以往不一样,一个又一个劲爆的消息在某些人的有心散播下,让他们吃瓜吃了个够。虽然他们连皇帝有多少个儿子都不知道,可是讨论起来却是唾沫横飞。个个变身为朝堂大臣指点江山。一个说必须还得是太子继位,太子是正统,只要不让那个败家子皇太孙继位就是了。另一个愤愤不平,明明“成祖”才是大明君,史书都说他很厉害了,为什么还要冒风险呢。前面人就指责“成祖”是造反起家的,这就不名正言顺!其他人就不服了,什么叫不名正言顺,他们只知道“成祖”治下,百姓们有好日子过,而且太子会不会早死还说不定呢!要是太子一死,又是皇太孙继位,他们可就苦了。没错,这些讨论的人以为太子朱标只有一个儿子。最后争来争去,居然争出了个匪夷所思的办法,太子先登基,然后把皇位传给他弟弟“成祖”不就行了吗。民间闹得沸沸扬扬,也都是嘴上功夫,大臣之间的风起云涌那才叫,赌上一家甚至一族的性命真枪实弹的站队。不同于百姓们隐隐偏向于“成祖”,官员们多数站在太子朱标一方。没办法,他们已经投资了太多了,太子理政多年,不知多少官员与他有过牵扯。还有因为老朱的偏心,几乎所有官员都在东宫挂名。饶是如此,燕王朱棣也不差,总有投机者想烧冷灶,而且作为唯一的“冷灶”,某种层面上,他还挺抢手的。并且徐王妃出身开国功臣徐家,她爹是徐达!这份巨大的政治资本,徐王妃自然要为她的丈夫争取,连日来往娘家交流感情。这些都落到了朱元璋的眼里,一一记下。无人注意,各地兵马纷纷有了动作,有名的道观殿宇俱被团团围住。三天很快就过去了,这日早朝,能活着喘气的爬着都爬来了。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早朝没有大臣争吵,也没有天灾人祸等着陛下裁夺,结束的特别早。',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