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冷不丁的道:“来人,送些茶水和点心过来。”,又转头看向众臣:“都吃,都喝,年纪都不小了,别一口气上不来气死了。”大家讪笑:看起来陛下你会先气死的样子,他们倒是还好。茶水点心陆续上来,柳仙这边也摆了一份,她拿了一块玉露糕吃了半口,百无聊赖的样子。这场中弥漫的悲观气氛丝毫没有干扰到她,只有深入骨髓的无所谓。这应该就是长生求道的妖仙所拥有的傲慢吧,朱棣低下头想。瓦剌大军极快的朝北平进军,这时画面一转,来到了北平之内。一群官员正在争吵,面目模糊的人说着同样的话——南迁!朱元璋恶狠狠的塞了一口点心,朕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突然,有一个官员越众而出,大骂要南迁的所有臣子,舌战群儒,硬生生压下了南迁之议,强硬的要求固守。老朱的点心放下了,他推开前面挡着的人,噔噔噔凑近了去看,心跳的比吃了地主的牛那一天还快。这个官员以“主少国疑”放弃让两岁的太子继位,去请皇帝的弟弟登基。众人精神一振:做得好,“国赖长君”,太子毛都没长齐,瓦剌都要打过来了,怎么能指望他。接下来的发展让人目不暇接,继位的是个不错的皇帝,他态度强硬下旨不让边关守将不听瓦剌的借口。他坚决不南迁,任用那个压下南迁之议的臣子“于谦”为兵部尚书。朱元璋眼中异彩连连,劈手夺过旁边臣子的茶水,咕噜噜一口灌了下去。好儿郎,大明万幸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于谦果然不凡,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组织军队列阵京城之外,防御瓦剌军队。瓦剌用那个朱叫门逼和,于谦断然拒绝,“社稷为重,君为轻”。瓦剌没了办法,觉得朱叫门也没了价值,直接把人给放了,无奈和大明达成了和议。一场灭国之危就此泯灭。“好,这是忠臣之表。”“此人既忠且贤,但是也是有明君在上才有此能臣施展才华,正如我等,若是落入昏庸之君手中,哪里有今日。”“是极,是极。”……画面一结束,嗡嗡嗡的说话声就响了起来,朱元璋虽然没说话,但是脸上的笑就没停过。这时,忽然有一道弱弱的声音响起:“可是,柳仙之前说了,这个叫门的他日后夺门复位了啊!”第218章 任务结束明亮的大殿里,朱元璋静静地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良久,“大家说说,到底该怎么办吧。”望着底下自己的栋梁之臣,和年长的皇子们,朱元璋冷静的开口。柳仙走的很干脆,摆明了态度不想参与人间之事。“臣有一言,陛下姑且听之。”一个官员站了出来,神情激昂的道:“这些无道之帝都出自于燕王后嗣,陛下只要正本清源,不令燕王有染指大位的可能便可。太子贤德宽厚,太孙小小年纪孝顺英武,都是一等一的国之后继者……”朱棣忍无可忍,什么叫不让他有染指大位的可能,是要杀了他,还是更“宽容”一些,剥夺他所有的权力?“本王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雄英被父皇封了皇太孙了?”草草插了一句话,朱棣眼角余光注视着上面朱元璋的表情,正欲张口给人扣一顶大帽子。比如说,你是那根葱,敢轻言皇位承继。“够了!”朱元璋一拍桌子,凌厉的看了一圈人,见燕王不服气的低头,太子脸上看不出来什么,他的头剧烈的疼起来了。自家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是皇位只有一个。交给太子,标儿的寿命长短,始终横在所有人心里,万一有个什么,大明可禁不起动荡。交给燕王,原本未来就会是他继位,还功绩不凡,可是燕王的后代,那都是什么东西啊。而且……朱元璋望向自家好大儿,脸上有一丝心疼,标儿自幼是天之骄子,是自己的继承人,一朝沦落,他怎么忍心!朱标适时站了出来,好像没有听见之前自己一派的人和弟弟的争吵,只围绕如何预防出现未来之事上。禁止宦官当政重提了一遍,还有诸如开武举、立内阁等等,都是老成持重之言,听的朱元璋连连点头。其他人见太子开了头,也放开心思纷纷提出建议。场上热火朝天,独留燕王一个似在神游天外,只觉心火上涌,寒气下逼。他还是想不通,龙生龙、凤生凤,有自己这么厉害的祖宗在,后代怎么一个比一个不成器。怎么说父子之间多有相似呢,朱棣也想到了一种可能——肯定是儿孙们娶的妻子不好,当然他家徐王妃聪慧豁达,只有好的。',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