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伊南与大祭司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会议结束之后,所有的祭司对伊南的主政暂时再无意见。
在此之后,伊南顺水推舟地重提“长老院”和“国民大会”制度,用公共决策来替代她一人主政的局面。朝野之间,争议的声音终于渐渐小了下去,
但所有人都心生疑惑:撒尔,他们的王,他究竟在哪里。
今生,他还能平安地回到巴比伦吗?
当伊南的腕表指向公元前588年的时候,从埃及传来了一些消息。
这时距离撒尔出海已经有三年。邻国多数认为:撒尔,这位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的王,一定是在征服茫茫海域的时候被海洋给征服了。连巴比伦人自己也不太确定,王究竟还能不能回到巴比伦王庭。
但是,从埃及传回消息,说是有船只在红海靠岸,声称他们是当年随撒尔出海的远洋船队之一。
消息不太切实,而且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撒尔的消息。
巴比伦在埃及的商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从埃及当政者手里,悄悄将这些人解救出来,护送回巴比伦,送到伊南面前。
伊南第一时间见到了这些筋疲力尽的水手。
水手们见到伊南,纷纷跪下,呜咽着说:“我们……我们弄丢了王。”
听闻此言,连一向矜持板正的女官多丽都失声惊呼,不慎将手上捧着的陶罐摔在地面上。
伊南却很冷静:“先别急着哭,把你们遇到的情况说一遍。”
这副场面充分证明了:一个镇定的领导者,能迅速让所有人都迅速从不良情绪中挣脱出来。
水手们见到王后如此镇定,而且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倒也不好意思就这么跪着爆哭了。他们之中一个说话清楚的巴比伦人,便慢慢将撒尔出海之后的经历一一说了出来。
他们抵达迦太基的时候,船队拥有三十八条船,绝大多数人身体康健,船上的补给十分充裕,大家精神抖擞地从此起航,继续向西。
确实如撒尔信上所描述的那样,他们穿过了一条狭窄的海峡,海峡北面矗立着高耸入云的石柱。
撒尔决定沿着左面的大陆(也就是非洲大陆)的边缘航行。他们时而向西南,时而向东南,总之一直向南行进。
在这期间,三十八条船中,有九条船因为遇上了暗礁,沉没或是无法修理,水手们弃船逃生。
船上的人员密度开始大幅增加,补给减少,疾病开始流行。
撒尔当机立断,在岸边找到了一个避风的自然良港,所有人上岸休整。',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