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明达说我下次不敢了。”李二柱一脸讨好的说,“明达叔,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下次我可不敢了,来,我给你留了一碗碎凉粉,赶紧喝,喝了解解暑气,我姨母刚才说了,我们一起去铜锣镇。”王明达白了一眼笑嘻嘻的李二柱,这才从他的手中接里面接过了那碗碎凉粉,仰头一喝,一大碗凉粉就全进了他的肚子里。这凉粉虽说是卖剩下的,卖相不好,可是能够一口气的喝一两碗下去,这种感觉还真的是通体凉爽,挺舒服的。再加上这几天夏青青都在做买卖,不但有凉粉喝,也总算有点小收入可以帮补家里,他心里面也是挺高兴的。夏青青等几个小孩一起都坐上了牛车之后,这才主动的跟王明达搭话:“孩子他叔,我有件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王明达赶着牛车,有些担忧的问,“什么事情你就直说吧!”他实在是有些担心,夏青青会不用他的牛车。第74章 憧憬着盖房子夏青青笑道:“孩子他叔,我想跟你说,从明天开始,我会让二毛和三毛两个一起到镇上来送货,也就是天亮就出发。每天你要把牛车赶去铜锣镇和桃花镇。把货送完估计中午就能回来,你看看这样子跑一趟,我到底要给多少银子你才行?”王明达是个老实憨厚的汉子,他想也不想就应了一句,“两个人来回,一共四文钱。”夏青青咯咯的笑了起来,“孩子他叔,还真是老实,不会做生意。”她想起这两天,他们这五口人,挑了六个大木桶,装得满满铛铛的。把他的牛车塞得满,可他却从来就没提过,要加钱。这也就算了,他们先去铜锣镇,然后又去桃花镇,他也没有加钱,只收一文。如果做生意都像他这么老实的,这生意想要做长久,还真的不容易。王明达听到夏青青的笑声,一脸懵逼的挠了挠头。夏青青思索了片刻,这才开口:“孩子他叔,我的意思是,你应该没有听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就是天亮之后,你的这辆牛车只能载我们家的人,其他人如果想要去镇上,就只能坐另外一辆车了。”夏青青跟他商量,其实是因为他觉得,王明达这人是他们王家的同族中人,是一个憨厚老实,又信得过的人,其他的就算想帮她送货,她也不放心。他们家做这生意的事情,她并不想太张扬。王明达人虽老实,可他又不是傻子,夏青青这样子一说,他算是听得明白了。虽说他这牛车之前也不是天天都有客人去镇上,但是平时只要有一个人去镇上,他也会赶牛车走,三个,五个人也是一起走,像平时过年过节的,人多的时候他的牛车能坐十二个人,这一来一回的,他就可以赚二十四文钱。当然,这可是是他平时生意最好时的收入。现在要把王二毛和王三毛先送去铜锣镇,再去桃花镇,车上有两个人和一些凉粉,送完货应该中午就能赶回来,这样一来也好,还可以下地去自家田地里干半天的活。王明达笑道:“那以后就按今天这样给,还是十文钱吧。”“好,这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夏青青一口答应了,这十文钱不算多,也不算抠门了。“”牛车摇摇晃晃的往铜锣镇走,太阳很大,应该是午时了,街上也没什么人在走动。牛车摇摇晃晃的,很快就赶到了铜锣镇。夏青青决定跟孩子分两路去办事,这样省时一些。王三毛陪看自己的二哥,去铜锣镇最大的酒楼,谈凉粉合作的事情。而她自己则带着王大毛和李二柱,去这铜锣镇找学堂。问了好几个人,得出来的结果是,这铜锣镇学堂是有一个,叫德仁学堂,可人家却说只收童生。但他们都说,这里的费用要比德林书院便宜很多。束脩费的费用还能用粮食抵债,只是这书院也没有德林书院大,总共也就只有五十多个人。夏青青知道李二柱现在是进不了书院,只能找私塾。她带着王大毛和李二柱,向一家卖笔墨纸砚的老板打听私塾口事情。那掌柜的看了一眼王大毛和李二柱,好心的提醒道:“想要进私塾,这里只有东大街那边住着的李员外,他的家族有一间私塾,好在这李家家簇的人口并不多,是以也对外招生。只是人家也是有要求的,人家要求入学前必需能背诵三字经,要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孩子,估计那学堂也不会收。”那掌柜的说到这里,忍不住打量了一下夏青青身边的王大毛和李二柱。心里面在嘀咕,如果是三五岁的小孩,不认识字,那很正常。可是像夏青青身边这二个孩子,大的应该十多岁了,小的应该也有七八岁,看样子也不认识字,估计就算有银子送去念书,也没有学堂愿意教。',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