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三柳能从滴滴点点的事中揣测陛下的心思。陆丰之自然也可以。他甚至便是在这种需要时时留心的环境中长大的,敏锐度上不知要比孙三柳强上多少。陆丰之本来擅长的是瑰丽潇洒的文风,可是在知道岭南的方大人入京之后,他这半年立即改变了文风,转为务实细致,鞭辟入里。只是,他在参加殿试之前,以为这样就够了。安全没想到陛下和方大人还要投名状。真要是严行律法推行良种,巡视之人最好是五六品的中低级官员,他们更有人脉经验,且急于升官,是最好的磨刀石。可不巧,唐丞相经营多年,这些官吏多是他的门下。便是如今许多人改投了陛下,也不能大用这批人。方大人入京还不到一年,再是厉害,也不能改变旁人几十年的经营。算来算去,便是提拔他们这批自带‘福气’的进士最为合适。明明知道前面是一条狭窄的独木桥,桥下就是望不见边的波涛,可他们却不能选择后退。陆家是大族,剑南道往前倒一百年还能称得上地广人稀,如今却是不行了,良田大多握在他们几家人手中,便是看到了弊端,陆丰之也是得家族庇护,受家族恩泽,事事要以家族为先的。他心中的纠结并不比孙三柳少。甚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的顾及越多不能舍弃的东西越多。有那么一瞬间陆丰之甚至想要随便写个歌功颂德的文章便好,他到底是会元,就算此次位置低些也无妨。可是他不甘心。好男儿没有不想要建功立业的。高官厚禄,封妻荫子,流芳千古。这些东西就像是鲜肉一样,挂在他面前,让他无法抛下。大势所趋,自己来当持刀之人中的一员,总比毫无准备的强!白明理和方长鸣都看过此次会试中榜之人的名单。他们是什么身世背景,甚至不用他们开口去查,手下人便会替他们查清楚。这一次的会元是谁,他们自然也知道。南方大族出身,实在是个很好的人选。希望陆丰之不会让他们失望。两个时辰后十份考卷放到了白明理面前。“陛下,这是臣等选出的卷子,请陛下过目。”这十分考卷已经拆了糊名。能清晰地看到学子的性命籍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能被中书令等人选出来,这些人的学识自然是足够的。只是到了这一步,谁是第一谁是第二,靠的不再是学识了。白明理这一年来,虽是没有系统地学过科举考察的内容,但看懂这些卷子还是不难的。他一眼看过去,发现放在最前面的就是陆丰之的考卷。白明理一笑,看来这人已经做出了选择。他快速地扫视了一遍他的考卷。别的不说,此人的书面就干净整齐得过分了,比打印的字迹都要干净。前面的几道策问都是考官出的。两道问的是前朝两位名臣的优劣,另外两道,一道水利工程,一道问的则是律法相关的题目。难为他们这么短的时间能写出这么多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论文’了。白明理只是看了个大概,便感觉让自己来写,自己肯定写不出来。不愧是会元啊。白明理将注意力放在最后一题上。一看就看到陆丰之竟然先分析了为何天下粮食丰收,却有可能出现民不聊生的可能。他眉头一挑,这小伙子够敢写的啊,真是个狠人,连陆家都暗讽上了。看来不给他这个状元都不合适。“陆丰之,好名,正应了大齐得良种,好名。”白明理称赞道。中书令心下了然今日的状元便是这一位了:“陛下说的是,陆丰之学识扎实,乃是一块璞玉啊。”白明理笑着看了其他九人的卷子。一个个倒是都很有想法,看到最后一张考卷白明理一愣。白明理看向方长鸣。安静坐在下手的方长鸣幅度很小的摇了下脑袋。看起来有些懵,但眼底有一丝笑意。两人根本没有说上任何一句话,方长鸣就明白白老师想要告诉他什么了。最后一份卷子是孙三柳的?!不是他对孙三柳没有信心,这年头大族的藏书是寒门不能比的,更别说各家流传的手札。就像是他给唐致的手札一样,几乎记录了他做县令时的所有心得。这种东西虽然不能评价为书,但其内涵并不比藏书少。各家每一代几乎都有为官之人,不论官职高低,许多消息都是互通的,不出三代积累下来,他们的知识含量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