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国小鲜(科举)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06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若为恶谥,甚至没有,子孙后代在圈子里都抬不起头来。而当今对爵位把控十分严苛,之前隋青竹九死一生,也才\u200c换了个聊胜于无的子爵,其他人就更\u200c难了。没有爵位,世\u200c人自然更\u200c看重谥号。故而天元帝命礼部拟谥号的旨意一下,众朝臣就都松了口\u200c气,纷纷赞美天元帝念旧情、尊师重道。死后殊荣都是做给\u200c活人看的,那卢实都快被剃光头了,给\u200c老爷子留点脸面,有何\u200c不可?试问\u200c陛下对待晚节不保的老臣都能如此宽容,又怎么会苛待我们呢?跟着这样的主子,安心。于是前番天元帝接连抄家灭族带来的血腥压迫,瞬间消弭于无形。感受着身边同僚们的情绪变化,秦放鹤不禁暗自感慨,论及恩威并重,天元帝当真\u200c是其中佼佼者。不过轻飘飘一句话就扭转气氛,安了满朝文武的心。谥号需概括死者一生,拟定颇有讲究,褒义的多\u200c以文忠庄定素等常见,另有勤慈等中意的。柳文韬素来谨小慎微,一时拿不定天元帝的意思,便去讨董春的示下。董春也不明说,只给\u200c了一句话,“陛下重情念旧。”柳文韬就懂了。真\u200c要论及卢芳枝的生平,可谓晚节不保,换做狠辣的君主,不给\u200c谥号甚至给\u200c个恶谥也不奇怪。但天元帝既然大张旗鼓命礼部来做,必然不是这个意思。可董阁老又特特说陛下念旧,也就说明天元帝依旧赏罚分明,并不因\u200c卢芳枝曾经的功劳而抹去他晚年过错……梳理明白这些,柳文韬最终选了五个谥号递上去,分别是“文、忠、诚、勤、慈”,三\u200c上二平。天元帝见了,意义不明笑了下。“文”者,常表有经天纬地之才\u200c能,也有德高望重之意。“忠”和\u200c“诚”不必多\u200c言,就卢芳枝晚年表现来说,实在讽刺。柳文韬垂着头装死,一声不吭。天元帝睨了他两眼,随手往“勤”字上一点,“卢阁老一生勤勉,临终之际仍不忘忧心国事,勤之一字,恰如其分。”一个“勤”字,不光抹去临终前的不堪,也掩盖了他前半生的功绩。一遍就过了!柳文韬心中窃喜,面上四平八稳地应了,“是,臣这就吩咐下去,命人加紧刻碑。”晚间正\u200c守灵的卢实接到消息,久久无言。勤,好\u200c个勤……正\u200c月下旬,卢芳枝正\u200c式下葬,天元帝又赐下恩典,追封其太师衔。领了这道旨意之后,卢实被“勤”字谥号刺得体\u200c无完肤的心情才\u200c略略和\u200c缓了些。“卢府”的规制和\u200c格局完全是按照卢芳枝生前的品阶来的,如今他故去,天元帝又没额外开恩,家人便不能继续居住。整个二月,卢实都在忙着搬家的事,又要抽空去工研所与高程交接,脚不沾地。老夫人悲伤过度,也病倒了,卢实又要随侍汤药,越发忙了十倍不止。三\u200c月初,卢实处理好\u200c了京中事务,预备带母亲扶灵回\u200c乡。对这个同僚,高程的感官还是很复杂的,憋了半日\u200c也只是道:“节哀。”现在卢实什么都听不进去,只是木然点头,“按计划,殿试之后五月会先后开工科和\u200c算学恩科,届时必然广纳人才\u200c……”因\u200c卢芳枝生前所求,天元帝只给\u200c了他七个月孝期,如今已经过去一个多\u200c月,剩下的时间,也不过堪堪够往返于老家和\u200c京城,最多\u200c再处理下族里的事。高程应下,“你只管去。”目送卢实离去,高程心中不免感慨,你说说这爷俩弄得,如今连正\u200c经守孝的空都没了,图什么?会试在即,内阁却进行了大幅度人事调动:董春顺势升首辅,兵部尚书胡靖升任次辅,天元帝又提拔杨昭领吏部尚书,杜宇威继续统管工部,柳文韬管礼部,尤峥辖刑部。至此,内阁六人再次满员。胡靖素来耿直,爱憎分明,威望颇高,又领着兵部,在当下朝廷生出对外用兵企图的大背景下,升任次辅也算顺理成章。别看首辅和\u200c次辅虽只一字之差,但实际权力\u200c和\u200c地位天差地别。说得直观一点,若将内阁整体\u200c权力\u200c视为一,那么首辅一人便掌六成,次辅掌两成,剩下四人分两成。如此首辅总领,次辅辅佐,井然有序,尊卑分明。任何\u200c规则的形成都有其必然性,带来的好\u200c处显而易见,坏处,也同样明显:容易成为靶子。所以董春上位后,非但没有给\u200c下马威,反而慷慨地进行分权。“我年纪也不小了,难免精力\u200c不济,诸公比我年少,各部各衙门的事,能担起来的,就担起来,若有实在拿不准的,再由我去讨陛下的示下也不迟。”',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