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一把刀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22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张司九猜测,只怕这个队伍就是顾大嫂找的,不过为了赚个中间人的好处,顾大嫂才说是堂弟妹牵头找的人。不过,这点小心思并不惹人反感,反正不管咋样,只要活干得好,那就一切都好。徐氏此时并不在家,出门做生意去了,杨氏领着大家去的地里,张司九背着水罐子,也跟着去了。此时的地,已经都变成了小水塘似的,牛仔细耕过之后,又用水引灌,泡,人一遍遍的用细耙犁掏去杂质草根,修平整,才变成了现在这样的稀泥巴上盖着一层水,适合水稻生长的样子。就连田埂上,都用泥巴仔细糊过,显得异常的光洁整齐——这上面,等秧苗都弄好了,是要种黄豆的。在农人眼里,田埂不只是用来分割田地,让人行走,那也是一块块可以利用的地啊!冬天种萝卜,人能吃还能喂家畜,夏天种豆子,人能吃,也能喂家畜!多好!别看那一条条的田埂不太宽的样子,可两边各自种上作物,一样供人行走!半点不影响!顾大嫂她们干活儿也十分利索,确定了地方之后,就先去秧母田里拔秧苗,然后用扁担和挑子,一挑挑的分送去要种的田地里。而且,她们还做好了分工——谁和谁负责哪一块田地,谁负责拔秧母田的苗,谁负责运输……那叫一个有条不紊。张司九看得叹为观止,只觉得学到了很多:种地干农活,也是一门学问啊!看了一小会儿插秧,张司九也终于是明白为什么徐氏说这个是体力活。张司九觉得,这不仅是体力活,也是个脑力活。秧苗一根根的,与其说是插下去,不如说是用手指戳下去的,其中深浅,力度,角度,都是需要控制好的。不然太浅了,秧苗不容易扎根,太深了,秧苗后头又影响生长进度。如果歪了更难办——倒下之后,回头还得重新补上秧苗。等于要二次返工。而插秧的姿势,也是十分累人,几乎就是站在田地里,弯着腰,曲着腿的插秧。而这个姿势,得维持到插秧完毕。中间就算能直起身来歇一会儿,但也就几分钟,很快还得继续维持那个姿势劳作。张司九试了试,不到五分钟,就觉得腰很难受——这种姿势,对腰椎极度不友好。要真保持一天下来,只怕接下来就要在床上躺三天。随着太阳渐渐升上天空,气温也一点点升上来。张司九坐在树荫底下,都感觉有些燥热,更不要说这些顶着太阳干活的妇女们。怪不得她们都要戴上这么一个大帽子。看了一会儿,张司九忽然有点思念杨元鼎——真应该让杨元鼎来看看,然后看看他有没有好办法,能改善一下这个活儿的舒适度,或者提升一下效率度,如果能发明自动插秧机,那就更好了……而且,越是思念杨元鼎,她就越觉得,杨元鼎能过来真的是太好了。他的到来,是真正的给农人来带来了福音!相比之下,张司九忽然就觉得自己有点菜鸡:最近,好像什么成就也没有!青霉素一直卡住进程,其他方向也没有新奇的,学医上,也是慢如龟爬,简直是惨不忍睹!张司九感觉,自己必须奋发一点了。于是,在熬制红糖水的时候,张司九就开始苦思冥想,自己还能做点什么。当徐氏回来,就看见的张司九一脸严肃的坐在灶台边上烧火的样子。徐氏被吓了一跳:“这是咋个了?怎么这么严肃?”张司九回过神来,也被徐氏吓了一跳:“二婶你怎么了?怎么下巴上都擦破了?”徐氏摆摆手,“别提了,回来路上,前头一个卖货的,那挑子上花花绿绿的,我忍不住多看了两眼,结果一脚踩到了石头上,摔了一跤。下巴蹭地上了,手和膝盖也破了点皮。”第392章 未来方向张司九赶紧给徐氏处理伤口。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下巴上的,那算是最轻的。手掌上的,还有砂子在肉里。而膝盖上最重,出血不少。可想而知,徐氏这一跤,跌得有多重。张司九忍不住皱眉:“货郎东西好看,二婶叫住了慢慢看,怎么能一边走路一边看?”说起这个,张司九就想起从前接收的病人来:玩手机掉马路底下的,掉沟里的,摔马路上的,被车撞的——最离谱的,还真有撞电线杆子和树上的!看得多了,张司九就明白了,走路时候不看路,迟早就得摔!徐氏却乐呵呵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头花来,递给了张司九:“好看吧?现在别戴,等过了你爹娘忌日,就能戴了。”',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