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张司九忙的是蛔虫病,徐氏是知道的,村里的孩子都去领了药,那几天都在拼命往外拉虫子,到处听见小孩哭。可后来,张司九忙啥,徐氏就不知道了。即便问起来,也有点神神秘秘,不肯细说。徐氏就知道,肯定不是小事。她问了两回,见张司九实在是不肯说,又去问张小山。让张小山打听。结果张小山比张司九还忙!张小山最近都在忙招工的事情,回家就剩下了吃饭睡觉,有时候吃着饭,就能睡着。徐氏又是生气又是无奈,但也还是支持——张司九打了个哈欠,被七夕节拉回来一点清醒,迷迷蒙蒙之间,只想到问一句:“那天吃啥?”徐氏没好气的拍了一下张司九脑门:“那是对织女乞巧的日子,吃什么吃?”正要再嘱咐几句,杨元鼎已经跑过来了:“二婶,我来接司九出发。”天都还没亮,杨元鼎跑得气喘吁吁,人倒挺精神的。而且打完招呼,他就十分麻利的接过了张司九怀里的伞,肩膀上的问诊箱跨在自己肩上,还不忘塞给张司九一张油饼:“早上新鲜烙的,趁热吃两口,里头是红糖馅儿的,小心烫嘴。”徐氏在旁边看着,都觉得杨元鼎这孩子太细心体贴了——张司九半眯着眼睛,没客气的往嘴里塞,然后被油香味激得又多了几分清醒。虽然早上家里也给煮了鸡蛋面,但张司九天天吃这个,都快吃不出味了。油饼表皮吸饱了油,散发出来的油香味本来就勾人,里头的那一点饼皮,偏偏是又软又糯,带着浓厚的米香味,等馅的甜蜜和滚烫落在舌尖时候,那又是一种别样的风味——反正就是好吃!杨元鼎朝着徐氏保证一句:“二婶放心吧,我会把司九照顾好的。晚上我送她回来。”徐氏点点头:“麻烦你了,三郎。”“不麻烦。应该的。”杨元鼎招呼张司九赶紧去不远处的马车,又朝着徐氏一笑:“再说了,司九也没少照顾我。”徐氏站在大门口,看着杨元鼎拉着张司九上了马车,又看着马车走远,这才进屋。进屋后回了灶房,她就忍不住跟烧火的杨氏说起了刚才那一幕,更忍不住的感叹一句:“三郎也太贴心了一点,将来也不知道谁家小娘子有这个福分。要是将来咱们家九娘和小南瓜都能找到这么一个知冷知热贴心的,那可真是——”“快住嘴,快住嘴!”杨氏听到这里,脸色一板,就把徐氏话头拦住了:“你也真的敢说!人家三郎是什么人家?这话要是让外头听见了,还不晓得咋个说我们想攀高枝!”杨氏皱眉,显然不赞同:“三郎再好,那也和咱们家没关系。你快别说这样的话。别说外人,就是家里人听到了,起了不该起的心,那也不合适!”她就差点名说张司九了。徐氏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啥。当下赶紧解释:“我倒没那样想,就是觉得,找个三郎这样性格的,就很不错。”“那是杨县令家养出来的孩子,是普通人家能养出来的?”杨氏把一个草疙瘩塞进灶膛里,“我晓得你疼九娘,可咱们家啥样?九娘啥命?这话莫要再提了,而且你得注意着点。别让九娘眼界高了,或者有了啥子不该有的心思。”她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学医是好,可是我就怕啊,她这么跑下去,心都跑野了!将来说亲,可难办得很了!”徐氏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啥,只是心里有点儿发堵,良久叹了一口气:“还是咱们家太穷了些。等以后小山出息点,小松再……那就好了。”在徐氏心里,自然觉得张司九配谁都配得上。但杨氏这话的意思,她也明白。也知道有道理。杨氏用火钳拨了拨灶膛里的火,“甭管什么身份,人好就行。老实本分,比什么都强。”她没说的是,其实她一直担心,张司九将来是不好说亲的。一来父母双亡,二来又太有主意。最关键的是,别看现在名气大,都夸一句,可这到了说人家的时候,哪里是什么好处?只怕要被人挑剔!“要不你劝一劝她,让她以后还是多在家吧。女儿家,学那么精通,也没什么用。”杨氏忍不住说出了心里的话。徐氏却一下变了脸色,想也不想就道:“那不行!总不能为了以后好嫁人,就不让九娘学医了。女人这辈子,找了个好人家,嫁了个好丈夫是重要。可要是自己有挣钱的本事,只有叫夫家高看一眼的!”“而且九娘自己也喜欢,我们如果拦着她,她就算现在不去了,以后难道不后悔?”“娘,我知道你想啥子,可这个事儿,咱不能拦着。”',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