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姐还是小学鸡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7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哪知道前面就“嘿哟嘿哟”地传来吆喝声,然后夫妻俩目瞪口呆地看着四个大孩子一人抬竹床的一角,竟然愣是将家里的竹床抬到街上了。人在派出所等哥哥姐姐的海军和超超立刻兴奋地窜出去,又蹦又跳地喊:“这里这里!”吴警官满脸无奈地看几个小孩在他们派出所门前摆下竹床,然后完全不见外地从所里拎出寄存的衣服,再一件件地摆出来。衣服摊子开张了。江海潮扯着嗓子喊:“来一来看一看,最新最时髦的衣服哦,过年要穿新衣服!”杨桃觉得不够醒目,试图描述电视上的样子:“要挂起来,竖起杆子挂一圈,这样大家才能看得到。”可是他们现在上哪儿找杆子呢?只好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一块儿扯嗓子了。爸爸妈妈有点担心,想上前帮忙,又怕大女儿再闹脾气。平常乖巧懂事的小孩发起犟来,真能当众不给大人一点脸。这大街上人来人往的,可不是自家关起门来教育小孩的时候。他俩只好远远地站在街角看。街上人声鼎沸,小孩子们的吆喝声并不多惹人注意。妈妈忍不住替他们着急,担心衣服卖不出去,大女儿又要发火了。真是的,下面几个小孩绑在一起脾气都没她大。没想到海潮没发脾气,反倒又想了个招儿。她跑进人家派出所,拿了个大喇叭出来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最新最时髦的衣服哦,过年穿的新衣服!”这一声吼出来,当真半条街的人都侧目。平常除了农历三月交流会场上的摊子动用喇叭,即便是过年,街上的摊贩也是最多靠嘴巴喊喊。人的嗓子能跟喇叭比吗?如此一来,倒有些鹤立鸡群的意思了。有年轻姑娘过去看摊子,发现卖的都是小孩的衣服,失望之余,竟然也有人回头冲家里人喊,谁家还没个小孩哩,无论侄子还是外甥女。围过来的人多了,挑拣的人也多了,终于有人问价钱:“这件棉猴多少钱?”江海潮哪知道啊,他们在家时商量一律按照厚棉袄五十,薄棉袄三十五,裤子二十块的价格报。拿衣服看的人不乐意,来来去去反复翻着看,试图找出毛病来。其实到这会儿才给家里孩子买衣服的人家多半手头紧,手松的,一放寒假就给孩子把过年新衣服备下了。江海潮却不肯再还价:“实话实说,这都是从南边特地带过来的好衣服,出口的,外贸的,卖给外国人穿的,规格高着呢。”这些话,是她听妈妈和舅母闲聊时提到的。她们做服装的厂子专门做外贸单子,这些次品是正儿八经的外贸货。人家还想压价,江海潮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张嘴就来:“我不骗人,衣服是我们家大人拿过来准备给县城外贸服装店看的样品。店老板家里有急事,提前关门走了,随意我们才拿出来卖。不信你去镇上服装店看看,哪家有跟我们一样的衣服?最新的最时髦的,平常想买还买不到呢。”她说的煞有介事,还真糊弄到了人。有小孩扯着家里大人的胳膊,小小声:“她是江海潮,我们学校大队委,特别厉害。”啧啧,好学生的影响力惊人啊。大队委的身份一出来,还真有家长信她不是鬼扯,掏钱给小孩买了件厚棉袄。妈妈耳朵好,听得清清楚楚,也听得目瞪口呆。厂里次品衣服当真三文不值两文,竟然让她卖出了五十块。爸爸说了句公道话:“也不贵,去年我看街上店里还不如这件呢,要70块。”现在衣服真不便宜。两人站着看了足有半个多小时,到底惦记着家里过年的东西都还没准备,赶紧回家去。等到中午打扫完卫生,妈妈烧午饭时,想起来喊爸爸:“去,叫他们回家吃饭。别小小年纪把胃搞坏了。”阿爹胃就不好。当年家里穷,阿爹去城里讨生活,包一餐饿一顿的,胃就坏了,好遭罪的。爸爸出去一趟,过了二十来分钟又回来了,脸上苦笑:“拿两个饭盒出来吧,装好了我给他们送过去。”小孩们忙着卖衣服,谁都不肯回家吃饭。连海军和超超都瞪大眼睛盯着呢,生怕有人贪小便宜,会不付钱就趁着试衣服的时候偷走。杨桃还抱怨他:“姑爹,你怎么不把饭带过来?”爸爸能说什么呢?只好回家装饭。修远大大端着饭碗过来跟他们两口子打招呼,听他俩抱怨,笑得不行:“和平,你们不晓得,现在海潮海音他们厉害的很呢。我们家秋月都说看她算账目瞪口呆,反应太快了。卖东西爽快的很。”妈妈下意识地抱怨了句:“一天到晚搞这些精神头最足。”',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