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姐还是小学鸡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70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如果帽子戏法和自助化妆推出后能够达到预期,那他们才能考虑下一步推种类更繁多的新款。冯妈妈的速度很快,礼拜一才敲定的帽子方案,礼拜三县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就给模特编了两个松松散散的麻花辫,然后搭配粉色贝雷帽。接着她又示范了三款其他简单的编发,配着帽子还都挺好看。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紧张地盯着看店里的销售情况。反馈回来的结果喜忧参半。帽子对顾客的吸引力的确不小,最近到店里的客人80%以上都选择简单的编发配上一款帽子。贝雷帽应该是因为上过电视的缘故,在所有的帽子里最受欢迎。其次才是毛线帽。但化妆部分,姐姐们的反应跟江海潮他们设想的完全不同。从头到尾都没人拒绝被改妆。相反的,四个人当中起码有三个人会尝试自己先化妆,然后她们当中大部分又会把妆洗掉,让店里重新给她们画。搞了半天,姐姐们是把服装店当成免费练化妆的地方了。粉底液和遮瑕膏还有口红眉笔消耗了不少,店里化妆的工作量却没减少多少。冯妈妈只好自我安慰:“化妆品卖的还不错。”这话说的真戳小学生们的心窝子呀。除了冯雪之外,其他人实在难以感同身受的欢欣鼓舞。江海潮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没事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家知道公主日记能自己化妆,肯定来的更多。客流量上去了,衣服当然卖得更好。”可就像无数商业大佬哀嚎过的那样,所有的生意人都在琢磨消费者的想法,但谁也没办法真正猜到他们在想什么。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小学生的预料。“公主日记”的确迎来了一波销售热潮,但最醒目的销售单品既不是衣服也不是化妆品,而是帽子。为什么呢?因为小姐姐们买衣服很少形单影只,基本都是成群结伴。那化妆的时候,同伴除了帮买衣服的小姐姐出谋划策之外,也免不了手痒,想在自己脸上试试。虽然服装店没明文规定,不许这样蹭妆,但20岁上下的小姐姐大概属于自尊心和自律性都最强的一波,在没消费的情况下,她们也不好意思明目张胆地伸手拿化妆品。偏偏公主日记的衣服是真的贵,在县城已经可以算是白富美少女的标配。动辄好几百块的单品,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消费起的。于是小姐姐们另辟蹊径,开始在店里搜寻可以咬咬牙狠心买下不至于心痛到无法呼吸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帽子就进入了她们的视线。一开始是一位小姐姐借口自己前几天买了一套衣服配了顶帽子,现在又想要另一顶,问多少钱?当时被提问的小伟哥哥都愣住了,脱口而出:“我们的帽子是送的呀。”人家小姐姐脸红的都要滴下血了。还是冯妈妈出来打圆场:“原则上帽子是不卖的,只能买衣服送。”国外还有店专门出赠送各款单品,有顾客想凑齐所有单品的话,就得不停地买商品。像统一方便面里小浣熊环游世界的卡片一样。不过冯妈妈也清楚这太为难店里的顾客了。他们的帽子也没多稀奇,起码不到绝无仅有的地步。人家这么问的目的也一目了然,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她还是给了价钱:“你要真的只想买帽子的话,这顶贝雷帽是35块钱。”那小姐姐跟占了大便宜一样,立刻痛快地掏了35块钱,毫不犹豫地买下帽子。这样她就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化妆镜前,对着镜子描眉画眼。小学生们听得目瞪口呆。高强眼睛亮成电灯泡:“那卖帽子吧,帽子利润好高啊。”那顶贝雷帽他知道啊,连布料带加工费,总成本不超过5块钱。妈呀,这是净赚6倍利润哦。比卖衣服的利润高多了。嘿嘿嘿,他妈领着人打的毛线帽也卖的很好啊。一顶成本不过五六块而已。所有人都扭过头,恶狠狠地瞪他:“闭嘴!”开什么玩笑?他们这是服装店!服装店靠卖帽子过日子,这不仅羞辱了他们的人格,还侮辱了他们的智商。关键问题在于帽子卖得好,是因为帽子好吗?明明是为了蹭化妆品。高强不敢触犯众怒,只能小声嘀咕:“卖得好总比卖不好强吧,人家要买还能拦着啊?又不是说她们不买帽子就肯定会买衣服。”问题又绕回头了,免费送帽子和自助化妆虽然有助于提高店里的出货速度,但效果有限。连江海潮自己都深深地怀疑500件一款的羽绒服今年冬天到底能不能顺利地销出去。',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