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姐还是小学鸡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21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那边接电话的人嘟囔了两声,这才喊领导接电话。江海潮也不跟人多寒暄,开门见山说是“公主日记”服装店的。她生怕人家不晓得“公主日记”是哪个,特别强调了一下《公主大变身》和《民星大舞台》,前者他们虽然没投钱,或者他们可算是临时赞助商。因为市台说了,《民星大舞台》刚开始试水,后面很可能会增加其他赞助商,甚至会有商家要求独家冠名播出。这种态度其实有点过分。就是没人接手的时候你家先填坑,等节目有起色了,对不起,三鞠躬一下台,没你的事儿了。但江海潮考虑到要和电视台维护关系,况且只要有《公主大变身》播出,不用担心曝光量的问题,也就点头同意了这种合作方式。大概是她如此好讲话,取悦了人家领导。反正现在值班领导一听说县电视台在作妖,他立刻严肃地询问:“真的不是化妆品的质量有问题吗?”江海潮赌咒发誓:“都是从国外专柜买的名牌化妆品,绝对不是假货。她就是过敏,我们这边有证据的。”领导想了想,安慰她道:“我找人问问看,看能不能打招呼,把这件事情给压过去。”新闻嘛,永远不缺新的新闻。县台才开始播放,只要后面他们不继续放,这事很快就会过去。本来也没什么事,非得搞成这样,市台也感觉很不高兴。江海潮眼睛珠子一转,谢绝领导的建议:“我们店没干什么坏事,没必要压。对,用了我们的化妆品过敏的确不好,但这不是罪过呀。我们行的正,坐的端,不用藏着掖着。要是压的话,他后面再反水,反而变成了我们的过错了。”领导没给她回话,只是说要再讨论一下。江海潮坚持:“我们可以接受采访,把事情说清楚。皮炎所的医生也说了,你今天情况是最严重的,明天情况会好很多。”挂了电话,她回头跟冯妈妈说了这事儿。冯妈妈头痛:“打个招呼把这个事情盖过去好了,闹大了反而麻烦。”江海潮却野心勃勃:“不要,我们可以趁机宣传一下我们店里的化妆都是进口的外国名牌。”不进店消费的顾客,压根不清楚这个点。因为拍节目的时候,他们着重要宣传的其实是衣服,不好对着化妆品一直拍个不停。但其实进口化妆品对顾客的吸引力很强的。他们现在通过《公主大变身》在多个电视台播放的影响力,开始像模像样地搞邮寄购物了。如果让观众知道这些化妆品是正儿八经的外国名牌,肯定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买衣服。甚至在节目里如何展示,她都想好了。就是像皮炎所的医生说的那样,使用化妆品之前要在耳后做个过敏试验,如果发红发热,那就暂时停用。这样一来,镜头就好对着化妆瓶猛拍了。然后在化妆的过程中,冯妈妈再提一两句,这个粉底液是什么什么牌子,这个遮瑕膏又是什么什么牌子之类的,人家想不关注都难。江海潮越说越觉得自己有道理。她认为阻碍他们“公主日记”的衣服走向全省最大的拦路虎,是它的身份——一家开在县城的服装店。正常情况下,大家手上有钱,想赶时髦的话,会偏向于选择更大的城市消费。同样一件衣服,你说是从香港从上海买的,跟在一个小县城买的,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她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自己最早开始想卖衣服,是因为冯雪清楚地告诉什么叫做流行逐层下降。小县城已经属于底端了,很难吸引更上面的顾客。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也是他们没办法改变的事实。所以,他们得想辙从其他地方发力,来提高“公主日记”的档次。让大家觉得在这家店买衣服是件顶时髦的事儿,一点都不跌份儿。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她早就已经明白外国货对大家的吸引力了。比方说肯德基,上次海音去省城比赛,给他们带了肯德基的汉堡。呵!不仅他们这帮小学生在学校足足吹了半个月。家婆奶奶和杨婆奶瞧着不像会自吹自擂的人吧。鬼哩,整个湖港镇甚至连城里过来玩的人都知道她们的小孙女儿(江海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外孙女儿变成孙女儿的,反正她们姐弟现在喊婆奶奶也叫奶奶。)从省城给她们带了肯德基,她们也是吃过肯德基的人。真的有不少城里小孩听的都羡慕,因为他们省也只有省城才有肯德基。换成化妆品,情况也差不多。不是说你有钱就能买到外国名牌,你住的城市压根就没有商店卖这个,你除非跑到大城市去,否则你想买都买不到。',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