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成三个纨绔的嫡母/春山夫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7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惊疑不定地瞧着看:“小鱼?”一人于医馆内外穿梭,脚步飞快, 深色忙碌,虽然是素衣木簪, 却难掩其夺目, 正是赵渝。“此人高热三日, 送往重疾室。”“体痛呕逆,脉禁,此为伤寒。”“……”谢津也瞧见了,他顿时惊讶道:“可是赵小姐?”“正是。”常青安:“渝儿心细,这段时日帮了不少忙,医馆秩序由她督促。”谢津皱眉,有些不赞同:“赵小姐千金之躯,如何使得?李知府实在失礼,竟如此慢待。”“事急从权,此事同知府无关。”赵在泽拱手告了声罪,谢淮也出来打了个圆场:“三皇兄,还是快些去往堤坝看看情形。”谢津看了看赵渝,转身走了。“多谢六殿下。”赵在凌悄声致谢,谢淮摆摆手,不以为意。李知府正站于高处,底下是青壮年正挖着河底淤泥,更有人不断运来木头泥土等物加固堤坝,几百人劳作地热火朝天,附近已搭建临时窝棚,有妇人们烧火做饭,时不时送些茶水过去。“下官拜见两位殿下。”李知府一眼便看见几人,为首的正是器宇不凡的谢津,他匆匆跑来,躬身行礼,颇为恭敬。“免礼。”“谢殿下。”李知府又看了眼身后赵府一行人,说道:“此番多亏赵府仗义,捐赠不少米粮,挽救漳州无数平民,下官拜谢。”“大人客气。”常青安淡笑,提醒道:“可否请大人详细说说这堤坝如今情况?”“正是。”李知府这才从头说起,初时雨水连绵,他也曾遣人来看过,只是当时堤坝安好,便没在意,哪曾想后面雨势越发大了,这才不可收拾,淹没良田无数,更冲毁屋舍,百姓没了家,变成了流民。“下官无颜面见圣上,更无颜面见两位殿下。”他羞愧不已,心生悔意,面上也是一副痛惜神色。一州府离不开知府的治理,天灾人祸,皆是知府过错,他已经是脱不开身了,为今之计只有好生修补,希冀圣上看在这事后治理的苦劳上,减轻他的罪责。李知府不着痕迹地看了看两位皇子,他当更多尽力些才是。殊不知他这点小心思众人都瞧得分明,谢津并未急着治罪,相反,他好言宽慰。“天灾又岂是人力可知,知府更非钦天监,不过尽力而为罢了。”“多谢殿□□恤。”赵在泽将这一幕瞧在眼里,只是他没有出言,他不过初初到此地,事情未分明前不能乱表态,恐授人以柄。赵在凌更是无所谓,这些官场绕绕他一概不掺和,谢淮更是像来当甩手掌柜的一般,只东瞧西看,倒也没说点什么,是以一时唯有谢津搭理李知府。李知府更不会自讨没趣地往赵家人身上凑,如今当务之急是伺候好两位殿下,旁的他也顾不得了。“三殿下、六殿下且看,此处正是被冲开的那处。”常青安看去,那里如今也不过堪堪被填上,还不断地有水往外渗,十分费力,青壮年已是整个人都泡在水里了,颇为辛劳。他们浑身脏污,身上手上都是泥巴,汗水混着泥浆往下淌,顶着涌出的水流安放木桩,堆上沉重的土袋,更有人不慎被冲倒,猛地呛了几口水,同伴立即出手将他捞起,不过稍作喘息,便继续为这堤坝出力。李知府离得远远地,说:“殿下莫忧,有这许多庶民终日不歇,至多三日,堤坝可稳。”三日?常青安忍不住轻笑:“敢问大人何时歇息?”“戌时。”“寻常百姓日落而息,而今遭逢天灾,以人力补天患,终日不歇,如今百姓流离失所,夜宿寒风,高热不退,大人尚且戌时安寝。”她看着李知府,目光炯炯:“百姓又何时可安寝?”如今漳州又何时能安定?知府尚且夜能得歇,居所温暖,遮风挡雨,却想着百姓日夜不休,不顾生死,焉顾漳州?李金堂衣着整洁,不染寸尘,面色红润,一瞧便是未经风霜之人,若他当真是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不应如此。“常夫人所言在理。”谢津看着底下的若干平民:“此次更有士卒两百人,也一并加入进来,从旁指挥。”“是。”“三殿下,当着手理清良田及户籍问题,如今人口繁多,此事紧急。”赵在泽出言道:“乐只君子,民之父母。[1]急人所急,安家安户。”谢津颔首:“去往府衙。”随侍宫人于衙内翻出各册文书资料,赵在泽也于一旁翻阅,在查看一圈后,漳州如今的情况他们心里已经有数,一切都在有条理地进行,只是有关于官府的诸事,并未定夺。',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