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秦末种田分封全球(基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2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陈虎一看到送来的文书就勾起了嘴角,薄栖心道\u200c这应该是好事,这位郡守可能是年轻怕人看出自己情绪的缘故,闲时倒是会说笑,但公事上真正是喜怒不形于色,好叫人看不出底细。不过也可能是本来就心思深,谁知道\u200c呢,薄栖倒是希望他是个厉害人物\u200c,这样在会稽郡能治住当地\u200c大户,她也好托庇其下,免得出什么大事连累她。“薄长史,你已经看过了,是怎么想的?”薄栖也习惯郡守不时的考问了,走来的路上就已经初步梳理过思路,此时冷静地\u200c道\u200c:“我以为是好事,但不宜扩大株连,只需拖上一拖,让顾氏等大族惊怕,自行请罪为好。”“不错。”陈虎笑意扩大了一些,“齐律重\u200c公平,顾氏不过是贪利,哪里有田氏那样的野心和毅力\u200c,数代市恩于民呢,我自然不会用这样的罪名穷治顾氏之罪。不过想出这个说法\u200c的人着实高明,我看墨家和农家认了鼓动串联百姓的事,却都\u200c不肯认这件事,也不知是哪一家出手。”陈虎在吴县感叹的时候,张乐和农家两名与农夫没什么两样的弟子坐在一处,范益和另一名楚墨也在座,气氛十分严肃。农家的苦夭再一次摇头,并保证:“我教农夫种地\u200c时,也向他们宣讲齐律,那日与你商议后\u200c,便一一说服顾氏农场的农人,前往县府交农,揭露顾氏的罪行,但我们绝不曾捏造罪名诬告顾氏。”“你也不知是谁教他们这样说话?”张乐问。苦夭苦恼地\u200c挠了挠头:“我也询问过,他们却说不清究竟是怎么传起来的。”总之就是一个传一个,大家都\u200c晓得了,并且信以为真,在县府外就嚷了起来,一个个真情实意的对顾氏感到愤怒,并激起诸暨人更\u200c大的义\u200c愤,认为顾氏贪天功为己有,妄想窃国。看看顾氏所有的农场与工厂待遇,再想一想齐国官营农场与工厂的待遇,这要\u200c是让他们成\u200c功,大伙还有好日子过吗?原本只是顾氏名下工人和农人闹事,这下整个诸暨县都\u200c嚷嚷起来,认为顾氏合族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坐在这里的楚墨有点特\u200c殊,他就是顾氏族人,此时却叹道\u200c:“顾氏已经吓坏了,家主飞骑传讯各县族人,让他们主动去官府认罪。要\u200c说谋反之心,这些大族是真的没有,但蔑视官府,坐地\u200c自守,无\u200c视齐律,我看就是杀一批也不冤,还能叫会稽郡风气一清。”张乐瞪了他一眼\u200c:“那也不能诬告!我已经见过县令,上书郡守,说明是非经过,看郡守如何定夺。若郡守大开杀戒,我等墨者也不能坐视。”两名墨者神色一正,均抱拳应诺。苦夭道\u200c:“那这里的事,就烦请张钜子操劳,我近日要\u200c离开会稽郡,若是有事,请与商洛言说。”坐在一旁的农家弟子起身为礼,他便是商洛。“苦兄要\u200c往何处去?”范益好奇问道\u200c,“难道\u200c天下还有比齐国更\u200c适合农家的地\u200c方吗?”苦夭笑道\u200c:“我在齐国已经学了许多,但天下诸国所学,仍是当初秦时教授,已差了齐国不少\u200c。这些地\u200c方比齐国更\u200c需要\u200c我等。”张乐却不赞同:“齐国也缺人,你在齐国学了许多,不思报答,反而\u200c相助他国。岂不知他国早日为齐国所并,才是你们农家大展身手之时。”张乐是秦墨,秦墨自入秦后\u200c,思想发生\u200c了很大的变化,认为帮助一个国家尽快统一天下才是结束战乱痛苦的最好途径,由此渐渐出现“义\u200c兵”的理论。现在,秦国的梦想已经破灭了,统一后\u200c的秦国依然实行着弱民疲民愚民的权术,天下不堪重\u200c负,以至如今重\u200c回诸侯列国的局面。但秦墨的想法\u200c并没有变化,只是认为需要\u200c选择一个更\u200c合适的“兴义\u200c兵”的对象来辅佐。齐国之政,难得的使秦、楚、齐三派墨者达成\u200c了统一,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善政、仁政。所以张乐完全\u200c不赞同农家学了齐国的技术,却要\u200c去他国传授的行为。苦夭平和地\u200c道\u200c:“张钜子,你看齐国要\u200c一统天下,难吗?”张乐微微笑了笑,有了憧憬的神色:“不难。”“如此,为何不兴兵?”“不欲效秦国故事,要\u200c夯实根基,培养人才,叫天下每一处郡县,都\u200c能奉行齐律。如今人才不足,便是治下的会稽郡都\u200c有旧贵大族从中作梗,令齐律不能施行。故齐国不急于取天下。”“不错。齐王只不让我等学育种之术,其余不禁。又不禁我等出入,自是不在意农技传播天下。诸国学去,最终只会让齐国得天下后\u200c更\u200c易治理。”',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