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看着放了农忙假,躲在林家,清清爽爽一身干净的小叔子、小姑子,说是给帮忙看孩子,孩子尿布还要等着人下工洗,中间孩子尿了拉了也是等着自己做娘的来换……一问,就孩子太小了,怕,没经验,不敢动手,没做过。没看到啊,没注意啊,可能嫂子回来刚拉的吧。一脸真诚,发自肺腑的好心好意帮忙,还被责骂批评,本就是孩子太小天天哭,这还隔着尿布呢,哪能时时刻刻都看到孩子尿了拉了,林慧还委屈着呢。吵了闹了,都委委屈屈的找林母分辨。看,就这么几天农忙假,上工辛苦,下工林家也没个安生,林家最近热闹着呢!哎,少了个下工后还忙里忙外的老黄牛,这些衣服、尿布、猪草、菜园子,没人抢着干,自己累死累活回来还要照顾孩子,家里还养着闲人,可不就有人心里不舒服了。“小芳啊,最近家里忙……” 林母语重心长的刚开个头。“娘,咋了?” 林芳摇摇晃晃的站起来,甩甩头,睁着乌溜溜的杏眼满怀真诚的问道。“没,娘看你气色不好,是不是累到了,先赶紧回屋歇会去。” 林母哽了哽,抬手摸了摸林芳额头,语气温和道。“娘,我没发烧,就是抢收有点吃不消,多歇会就好了。”“那赶紧去睡会儿……”“哎。”第16章 端午烈日炎炎,烤的人都要熟了,起早贪黑,紧赶慢赶,成片金黄的麦子总算都收割回来了。剩余也就晒粮、送粮,收进粮仓就成。“娘,你们回来了!” 林慧欢快的跑来开门“娘,糯米都泡好了,芦苇叶呢?我拿去洗洗去。”接过林父手里一大摞青翠翠的芦苇叶,林慧转身飞快的跑去厨房,边喊道 “娘,你们快点收拾,待会可以包粽子了。”今天是端午节,正好赶上明天周末,故此学校给了一天假,学生连着可以休两天。虽说夏收刚过了,不过生产队上工,可没放假休息一说,顶多活计比抢收轻松一点,让人缓一缓。昨晚三个上学的都在家,林母经不住几个孩子磨缠,好不容易应允了今天应景包上一些粽子庆端午。一大早就泡上的糯米,再拿下工后,林父河边顺手掐的一大摞芦苇叶,清水煮遍水,就可以两三张叶子叠在一起,弯折成漏斗状,直接放微微九分满的糯米,也不放多余材料,弯折叶子裹好,用白手套的棉线缠绕几圈系紧实,一个芦苇糯米白粽就完成了。这边的习俗就是吃简简单单的糯米白粽。没有花样众多的放腊肉、鸭蛋黄、酱油的咸粽;也没有放豆沙、红枣、葡萄干的花式甜粽。拳头大小的白粽,一串四五个,一串四五个,一串一串放进大铁锅,放鸡蛋,咸鸭蛋,整枚的蒜瓣头,满满一锅的水,大火煮开,再小火一连煮个三四个小时才成……林母带着一堆孩子在厨房包粽子、煮饭,林父就带着林大哥在外面挂艾叶、刻桃核。每个房间门口,每间屋里都要挂上一束,招福驱邪,还能驱蚊赶虫的。至于刻核桃,也不用多精细的手工,挑之前特意留下的、饱满的桃核,沿两个角各刻下两个直角,中间凸起一块,打磨平滑,远远看去像个小篮子似的。林大嫂找家里缝衣服的红线,扯个三四股,直接从核桃小篮子的小孔穿过去就行。小孩子一人手上带一个,可以驱邪压惊,保佑平平安安。这时候不准搞封建迷信,人们就说挂艾草好驱蚊虫,带核桃喜庆,吃粽子庆祝节日。这里的端午不仅要吃糯米白粽,挂艾叶、带核桃、吃蒜瓣,最好还要吃上五黄或六黄,黄越多意味着这个家庭明年越平平安安,招福辟邪,风调雨顺。五黄六黄有黄鳝、黄瓜,鸭蛋黄、鸡蛋黄、黄酒、黄桃、黄杏……所谓端午吃个杏,到老不生病;端午吃个桃,到老不发愁。摘一些家门口树上正熟的黄杏,去村里人家换上一些早熟的黄桃,正正好凑齐六黄。而黄鳝也不需要去买,大田村每年临近端午,不管公家的大河还是溪流小河,只要你愿意去河边捉,这几天都没人管。忙到天黑透了,暮色沉沉,林家才吃上晚饭,八仙桌上满满当当摆着一碟子咸鸭蛋、鸡蛋,一碟煮好的蒜头,一盆清香碧绿糯米白粽,一小碗白糖,还有一碟凉调的黄瓜,一碟刚出锅还热气腾腾的爆炒鳝丝。林父倒了一小酒盅黄酒,让一人沾一筷子尝个味。这是林家自打过年后最最丰富的一餐了。剥开碧绿碧绿的芦苇叶,糯糯的白粽子撒上一点白糖,粽叶的清香,糯米的软糯,嗯,白米粽也好好吃呀!',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