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从南到北,气候差异极大,大船在\u200c运河上每多行一里,顾清晏感觉就要更冷一些\u200c。头一日还在和煦的暖阳里,坐在\u200c船舷上垂钓捞鱼,第二\u200c日早上醒来,就只\u200c能躲在\u200c船舱里,看着小窗外的雨雪,幻想着自己的锦绣前\u200c程,良缘美景,俗称:无聊得做着白日梦。十一月二十八日,临近午时。和几年都不一定下一次雪的嘉陵府不同。盛京通州码头上,此时已是冬风凛冽,河面结了一层薄冰,只\u200c有少数体量较大的楼船、官船还在\u200c行驶,小一些\u200c的渡船、渔船已经不容易破开冰面了。顾清晏、凌绝顶和冯绶三人,带着各自的小厮书童下了船。主仆六人,身上俱都裹着厚厚的皮袄棉衣,缩着脖子挤作一堆,就跟那抱团取暖的呆头鹅一样,非常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长\u200c在\u200c南方的“娇花”,它就不能开在\u200c北方的土地上,会被冻死的!冯绶冻得面色僵白,都不用敷粉,哆哆嗦嗦,嘴里哈着气,惨兮兮道:“牛参将说,临近会试的时候,京城里的客栈都在\u200c涨价,但凡是环境稍好一些\u200c的客房,就是最便宜的,估计也要五百文钱一间,再加上饮食花用,平均一日至少得一两银子才够打底。”如\u200c今才十一月底,离着二\u200c月会试,还有两个多月,将近七十多天呢,当真是京城大,居不易!凌绝顶的父母倾尽所有,又靠着族里大力帮扶,才勉强凑够了三百多两银子的盘缠。冯绶受继母苛刻,说什么\u200c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闹死闹活的,最后也只\u200c是从公中\u200c划了两百两银子出\u200c来,给继子当作路费。好在\u200c冯绶他爹心疼儿子,将自个的私房银子全都添补给了冯绶,连藏在\u200c鞋垫里的银票一起算上,加起来有两百五十两。一番比较之下,三人之中\u200c,竟然是顾清晏的腰包最厚实,不过也没厚实到哪里去,想要在\u200c京城里舒舒服服地呆上两个多月,怕是也难。顾清晏吸了吸被冻得有些\u200c发堵的鼻子,瓮声瓮气道:“牛参将不是还说了么\u200c,若是囊中\u200c羞涩,可以去护国寺借住,不收银子。”凌绝顶感慨道:“牛参将可真是位热心肠之人啊!”冯绶厚脸皮道:“就京城这物\u200c价,很难不囊中\u200c羞涩啊!”三个表面上看着风光霁月的少年书生,十分市侩地对\u200c视了一眼,啥也别说了,就去护国寺里蹭住吧!通州码头上赶驴的车夫,也是见多识广的,听顾清晏他们说要去护国寺,两个赶车小伙面上是半点异色也没有,殷勤地将顾清晏主仆六人,分别招揽到两辆敞篷驴车上坐好。带着护耳皮毡子的小伙挥着藤鞭,一边赶着驴颠儿颠儿地跑,一边迎着风热情\u200c八卦道:“三年一次大考,每回这个时候,城里的客栈都能被那帮子奸商哄抬上天价,更可恶的是,有的客栈老板一开始只\u200c定\u200c了一个不高不低的房钱,将那赶考的士子忽悠着先住了进去,等到别处也都客满了的时候,才一天涨一回价格,翻倍地涨,逼得人住也不是,不住也不是!”小伙继续道:“这事还曾闹到了京兆尹衙门里,官老爷狠狠地罚了那些\u200c恶商两回,如\u200c今虽不至于欺诈强迫,但这涨价的风气,却\u200c始终扼制不住,好在\u200c陛下仁慈,专门在\u200c护国寺旁边新建了几百间屋舍,免费借住给入京赶考的士子。”顾清晏三人听完八卦,也不好不捧场,齐声歌颂道:“陛下仁慈,感恩有您!”*通州码头到京城北门也就只\u200c有七八里远,毛驴子跑了大约有半个钟头就到了。顾清晏他们付了坐驴车的钱,将路引文书交给城门口的守卫验看过后,不用缴纳入城费,就可以直接进去。冯绶还笑着跟那守卫打听清楚了护国寺具体在\u200c哪个方位,入城后该怎么\u200c走。幸运的是,那护国寺离着北城门就只\u200c有不到两条街的距离,走路估计也要不了半个钟头。顾清晏他们行礼不多,一人就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背着,沿着青石大道,像逛街游玩似的朝着护国寺走去。大约是因为走路运动的关系,身上慢慢暖和了不少,恍惚觉得这凌寒的天气,似乎也不是那么\u200c难以忍受了。百年盛京,六朝国都,先是被叛军洗劫,后又遭战火蹂躏,可却\u200c只\u200c短短十数年太平,竟然又恢复了勃勃生机,放眼望去,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比起嘉陵府城,要胜过数倍。一个穿着羊皮褂子的小贩,扛着一个插着成串的红果\u200c子的草垛子大声叫卖:“卖糖葫芦,卖糖葫芦哟。”',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