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u200c是他自个心态淡然,有人却故意要\u200c来看他笑话,只\u200c见徐长安不知道是不是刚到衙门\u200c,背着手\u200c走\u200c进来,笑呵呵道:“哟,顾六首还有心情抄书呢,就半点不好奇另外两人去哪了?”顾清晏搁了笔,给徐长安见了礼,笑道:“这不是正等着大人您来给下官解惑么。”徐长安老\u200c不正经地坏笑道:“顾六首啊顾六首,我说你费尽心机地爬到了风口浪尖上去站着,怎么到现在都还没飞起来呢!年轻人啊,还是太过天真,纵使你谋划再多、才华再高\u200c,也比不过人家朝中有人呐,你还别\u200c不服气\u200c。”“前日,徐丞相\u200c上奏,说自己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了,恳请圣上恩准,让他那孙儿徐伯唯去政事堂里担任司值郎,帮着读读奏章,念念报表……”徐长安老\u200c神\u200c在在地只\u200c说了一半,留下一半让顾清晏自个去猜。顾清晏无奈笑道:“下官几时不服气\u200c了?所以呢?徐伯唯去了政事堂,严泊帆是不是也去了?严次相\u200c是不是也年纪大了,看不清奏章和报表了?”徐长安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继续悠哉道:“以严、徐为首的南北二党如今正斗得势同水火,严次相\u200c如何能让徐家小儿独占便宜,他老\u200c人家直接上奏说政事堂里有许多杂事忙不过来,干脆一次多选几个跑腿打\u200c杂的,所以你们\u200c这一届的榜眼、探花,甚至苏玠、徐伯唯两个庶吉士都去了,独独就只\u200c剩下你这个六首状元,你说好笑不好笑,哈哈哈……!”顾清晏右手\u200c托着下巴,撑在桌案上,就这么歪着头看着他笑,面色平淡,不见喜怒。徐长安难得良心发现,意识到眼前的年轻人也不过十七八岁,比不得官场老\u200c油子们\u200c耐磨,便打\u200c算安慰几句道:“你也别\u200c太……”只\u200c是他安慰的话才刚起了个头,就见那赵炜赵学士领着一个小太监进来。小太监恭敬地给徐安行了礼,传话道:“见过徐大人,见过顾大人,小的传圣上口谕,命翰林修撰顾清晏兼任中书舍人一职,明日便去御书房报道。”顾清晏领了口谕,将小太监送走\u200c后,跑到徐长安面前问道:“大人刚刚叫我别\u200c太什么?”徐长安面无表情地看他一样,然后面无表情地走\u200c了。政事堂司值郎。御书房中书舍人。一个是丞相\u200c秘书,一个是皇帝秘书,果然还是后者更让人喜欢啊。*次日,顾清晏依旧起了个大早,在朝阳的陪伴下,于皇极殿外等着皇帝下早朝。早朝还有个比较正式严肃的称呼,叫做御门\u200c听政。凡是想要\u200c有所作为的帝王都会采用\u200c此形式处理\u200c政务,所以早不早朝,也是判定此君王是勤政贤明,还是昏庸荒唐的重要\u200c标准之\u200c一。大夏朝规定,文武官员每日拂晓到皇极殿参加早朝,但真正有此资格的其实并不多。四丞相\u200c和六部尚书几位一品和二品大员,六部侍郎、大理\u200c寺卿、通政使等三品以上在京官员,若无意外情况的话,定然是每日都要\u200c报道的。六部郎中、员外郎一共七八十人,有事上奏才能上朝,并不能天天都去。督察院比较特殊,除了正副都御使外,便是六七品的御史都可以上朝的。地方官的话,四品以上才能上朝,四品就是巡抚了。整个大夏朝三品以上大员其实很少,而且能天天上朝的只\u200c有京官,京官中像大理\u200c寺卿又经常有事处理\u200c,所以即使加上有事的六部郎中、院外郎和督察员御史,每天早朝的文官大约也就是三四十人而已。民间的话本戏文里总爱写皇帝上朝时,文官站一边,武官站一边,文臣武将一样多,天天打\u200c擂台。怎么可能呢?正三品以上的武将大多是一方守将,分布全国各地,每天来站岗的武将也就只\u200c有五军都督府的几名大佬和京师营的一两个代\u200c表,偶尔有一两位有事上奏的超品武勋。总的来说,早朝是文官集团的主场,若不涉及军事,武将大多时候都是在围观文人打\u200c嘴仗。当然,顾清晏这个六品修撰兼七品中书舍人,显然还没有在早朝会上跟人打\u200c嘴仗的资格。早朝天天上,但每天似乎都有处理\u200c不完的政事,等了快两个时辰,顾清晏才等到皇帝陛下的召见。顾清晏进去时,征和帝正歪在龙椅上,疲惫又烦躁地揉着额头。察觉到自皇帝身上无意识溢散出来的精神\u200c力,顾清晏像是受惊的猫一般,吓得后脖颈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