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配在年代文吃瓜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88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不是我,是我们大队的知青。这不是高考恢复了吗,他们正到处找复习资料呢。有位知青听说沪市就要出版《代数》的书,知道你正好去沪市,想麻烦你帮忙买。”《代数》这本书是出自《数理化自学丛书》,为了让大家能有复习的资料,出版社重新刊印这套书,可重新刊印是需要时间的,紧赶慢赶目前也只能出版一本《代数》,其他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知青里有消息灵通的,知道了这个消息,也就到处托人帮着买。石广顺自从主持开了罐头厂以后,就没少跟大队的知青打交道。因为罐头厂从一开始就接纳了一部分的知青,后来做起来后,不少需要一定学识的岗位,大多都是知青去担任的。村里人有意见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不识字,根本胜任不了。如果仓管、会计、出纳、组长等等,不识字不会写,根本做不来。石广顺管理是很严格的,像仓管每一笔进出都是要登记核对的,不认识字肯定不行。村里人识字的人少,原本条件不好就不好送上学,这些年的风气又是觉得读书无用,于是文盲率也就更高了。不过因为罐头厂的建立,这几年送孩子上学的家庭明显增多,大家都知道了有文化的好处。罐头厂虽然大部分员工还是公社的村民,可大家干的都是体力活,坐办公室这种体面又轻松的,都是有文化的。所以不用刻意宣扬读书的好处,很多人就会主动去学习了。虽然在罐头厂工作的知青们,很满意现在的工作,但是更多人还是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都很珍惜高考的机会,大多数人都想要参加。石广顺也不会因此生气,觉得大家有上进心是好事,而且他们走了也是给本地人机会,也就积极帮他们跑这一趟。“行,我到时候去书店看看。”石广顺:“到时候人肯定特别多,你要是实在买不到就算了,千万别耽误自己的事。”“我知道的。”石立夏想到自己那完整的书籍,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不过还得跟石盈盈商量,毕竟这套书是人家的。石立夏在沪市办完事,特地空出时间去买书,结果一去现场,直接被惊呆了,人山人海,还有人拿着小板凳在那排队,一看就是排了很久的。石立夏走了好久,才找到队伍的尾巴。“同志你好,这条队伍都是排队买《代数》的吗?”石立夏抓了一个看着比较面善的中年妇女问道。中年妇女点点头,表情焦急道:“是啊,我下班就赶过来了,没想到还是晚了!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买得上。”她是帮自己在乡下当知青的女儿买的,虽然早就料到人多,可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旁边一个围观的人道:“你们来得太迟了,很多人头天晚上就已经拿着小板凳在外头排队了。”“啊?!这么早!”“这次时间这么紧张,早点就能多点时间复习,全国那么多知识青年,都眼巴巴等着这本书呢。”“是啊,我其实早上就买过一本了,可我一本哪里够啊,光我自己就有两个孩子在乡下当知青,还有亲戚孩子,都急着要呢。”一次只能买一本,因此这个买到的人又得继续排队。家里有亲戚朋友多的,都是一起过来排队的,她家里其他人都要上班,只能自己提前来,然后重复排队了。印刷厂现在每天都在努力印刷,可还是赶不上购买的速度。石立夏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头,直接宣布放弃,拿着清单去采购。还有空余的时间,她就拿了一本《化学》复习,不浪费一点时间。在车上的时候,石立夏也不浪费时间,一路上都在看书。石立夏每次出差,只要车程超过八个小时,她都会坐卧铺,她从来不会委屈自己。厂里只报销硬座,石立夏是自己贴钱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厂里帮忙买票。现在的卧铺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票,得通过单位购买。回程时,石立夏买到了下铺,对面并没有用小桌子,正好方便了她。当午饭时间到的时候,石立夏将书合上,拿出自己的饭盒和袋子里的干面准备去泡面。泡面是石盈盈做的,味道比后世大厂子做的泡面味道还要好,石立夏每次出差坐长途火车,就靠这一口续命。“同志,您好。”中铺的人突然叫住石立夏。石立夏看了上去:“你叫我?”中铺的是个二十岁出头的男同志子,看到石立夏的正脸,有些不好意思道:“请问,您看的书是不是化学相关的书籍?对不起,我不是故意偷看的,我刚才伸头正好看到了一点内容。”',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