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晃晃悠悠回到自家小院门前,一迈进院子夏清给惊到了,咋这么多玉米,不过还是能明显看出区别来。一边又大又饱满,且有手臂大小,另一边则看起来要差一些,想也知道夏清用的法子是好使的。夏清还在看晒得玉米棒子,余光瞟见玉米堆里有什么动了下,他们家离山不远,怕是什么东西跑家里来偷吃。他悄摸地一手拿了眼前最大的两个玉米棒子,缓缓站起来,要真是什么东西就把手里的玉米棒子扔出去,就算砸不到也能吓唬吓唬。等他定睛一看,林皓月四仰八叉地躺在玉米堆里呼呼大睡,晒得黝黑的小脸上通红通红。这可把夏清逗乐了,真是服了这小孩儿能在太阳坝里睡这么熟,也不嫌底下硌得慌太阳晒得慌。“阿月,阿月。”夏清走过去叫醒林皓月,伸手在他衣服上捏掉专门吃玉米的一种肉虫子。被叫醒的林皓月还有些发愣,目光呆滞地望着夏清好几秒才喊了声:“嫂嫂。”“娘亲呢,就你一人在家吗。”“娘在晒谷场晒苞米,我在家晒。”|夏清好笑,也不知道是晒玉米还是晒他。第104章 增产玉米棒子日夜不收地在晒谷场晾了两天,林煦炎去村长家借了专门给玉米棒子脱粒的斗车。斗车的工作原理有些像石墨,一个大漏斗连接下方用铁木做的转刀,中间还有一块控制玉米棒子从大漏斗下落的挡板,只要人或者牛带动转刀就能利用内部的转刀给玉米棒子脱粒。之后只需要把玉米棒子上没脱干净的玉米粒剥下来再晒两三个太阳,直到玉米粒在翻动间能听见清脆的响声时就能装袋入仓,等村长带人过秤写单据签字按手印,交了粮税后就全是自家的了。林母拍着已经给家里脱玉米粒的大家伙发出一句感叹:“今年多亏借了村长家的斗车还有大水牛帮忙拉,省不少力,等明年,咱家也买个,就不怕借别人的给用坏了。”以往要么全靠手剥玉米粒,要么靠林煦炎半麻袋半麻袋的装着用棍子敲打脱粒,都是费力气和时间的。脱粒、晒干、装袋、入仓,一套流程忙活下来已经是八月底了。只张立豪一人在镇上开肉铺,岑水儿一直跟夏清们在村里忙活,他们打算明日收剩下的两亩谷子,五人半天功夫就能割完。谷子和麦子一样,拉回去要用灌斗摔打脱粒,拉到晒谷场晒干后扬掉混在里头发育不饱满的秕谷,便可装袋。林母站在粮仓里,粗糙的手拍在一袋袋码放整齐的麻袋上,露出满足的笑。他们家粮仓多久没有装过这么多粮食了,今年可算是有个好收成,本来打算春收时抱两只小猪仔回来养的,当时家里拢共才收了八百多斤,都不够一家人吃的,总不能把家里的粮食用来养猪,再买粮食吃,划不着。虽然也可以只割猪草煮熟了喂,但那样养出来的猪不上肉,没有混着粮食喂出来的好,只能耽搁了。现在也不用担心养了猪人就没吃的了。村里的庄稼几乎都收回家了,村长喊上几个大小伙同他一道挨家挨户称粮食。起先大伙儿的收成和以往的差不多,只要不是灾年,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庄稼人是能估个大概的。连着走了二十来家,旁边有个脑筋转的快的汉子突然出声:“今年好像有几家的收成格外好。”本是无心说的一句,却让一旁记录的村长若有所思,他翻看手里各家粮食收成的记录,和往年的做对比,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怕是自已眼花看错了,还用手指来回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严志,两亩薄地去年秋收二百六十斤玉米,今年收了三百四十斤,足足增加了八十斤的产量,其他几家增收的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村长按捺住内心澎湃的悸动,叫了个腿脚快的汉子把增收的几家都叫来他要问问到底怎么回事,要是能让村里每户都用上,那大伙儿的日子能更松快些。剩下的人也没闲着,继续称重,村长领着人进了刘桂英家,见刘桂英一家乐得喜滋滋的想也知道收成不错。刘桂英见村长带人来,招呼几人喝水,村长却道先称粮食,他心里刺挠啊,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原因了。刘桂英打开装粮食的木门,汉子们搬粮食出来称重,五亩水田产一千斤谷子,十亩旱地两千一百斤玉米,一共三千一百斤。村长拿着毛笔记录的手一抖,滴了一滴墨点子到空白处,只胡乱用手一抹,急切地问刘桂英:“咋长的这么多。”一亩差不多增产了四五十斤。',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