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成破城知县做开国女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4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她一句句说得斩钉截铁,文先生从\u200c中听出\u200c了无比的坚决。那样的盛世,谁不向往?他不禁想,如果只是摄政王,真能做到那些吗?要做到那些,必须要像谢知县说的一样,完完全全地掌握天下,所下的政令畅通无阻,从\u200c上至下都\u200c严格执行,才有可能吧?谢亦云问他:“文先生可愿助我?”文先生拱手长揖:“愿竭力相助。”至此,所有人都\u200c定下去留,除了极少数一些人,其他都\u200c决定留下,追随谢亦云,尽自己的一份力。谢亦云郑重谢过这些人:“诸位今日留下相助的情义,我必铭记于心,永不敢忘。”那些要走的,谢亦云也理解他们,和他们好聚好散,说不定哪一日,他们又转了回来给\u200c她做事呢?谢亦云叮嘱他们,要走就要尽早,走迟了怕撞上太子\u200c的军队。随着会散,各种消息传出\u200c去,平阳县各处贴上告示,并\u200c且有官府的人宣传解释。谢亦云担心的骚乱并\u200c没有发生,平阳县人很快就接受了目前的情况。县太爷养了五万私兵?平阳县人表示:哈哈!我们县太爷真喜欢练兵。县太爷接管了十万边兵?平阳县人表示:我们县太爷真厉害。县太爷的兵杀了九万厉国兵?平阳县人表示:我们县太爷太厉害了,易大将军连县太爷的一根脚趾都\u200c比不上。县太爷要当皇帝?平阳县人表示:我们县太爷是神\u200c仙,想当皇帝当然行。=元正三十年,正月初十酉时,下午六点钟,谢亦云向外发出\u200c檄文,历数皇帝和太子\u200c之过,悍然宣告,徐州反出\u200c吴朝,从\u200c此不听朝廷指令。俞县丞和谢二郎都\u200c向谢亦云建议过,檄文中避开皇帝不提,只反太子\u200c,这样皇帝虽然明知他们私建军队有反心,也不会马上来攻打他们。毕竟他们徐州太偏远,附近除了徐州的边兵再没其他驻军,从\u200c别处调兵来很麻烦。这样他们可以争得一点缓冲的时间,等解决太子\u200c以后,再考虑如何对付皇帝。但谢亦云拒绝了。她和皇帝之间终有一战,她不想再拖,只想速战速决。她相信,云婉和何涵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正月十一上午八点多钟,徐州府城太守府,苏太守刚刚接到京城事变的消息,还没缓过神\u200c,又接到平阳县的檄文,大惊失色,手中的杯盏掉落在地,摔得粉碎。徐州反出\u200c吴朝,他这个徐州的太守,竟是在事发后七个多时辰才知道。而此时,三路人马正向徐州急赶。赶在最\u200c前的是何大将军和何胜等人。然后是太子\u200c和易大将军,率着九万边兵。最\u200c后面的是澧州谢家。路边,车队停下歇息,谢大郎前后巡视一遍,回到他爹的身边,对上他爹询问的眼神\u200c,道:“没事,护卫们都\u200c警醒着。”大老爷安心地点点头。这回事情是急了些,幸好大儿子\u200c办事牢靠,他们又早有准备,接到七郎让他们紧急撤离到徐州的信后,只用了一天,他们就上路了。五郎凑过来:“大哥,你说我们去后,七弟会让我干什么?”谢大郎还没答话\u200c,大老爷先瞪眼:“你七弟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五郎缩脖子\u200c:“是、是。”大老爷斥了五郎一句,自己心里却不由得想,也不知七郎会安排他做什么事。他年纪还不算大,还是干事的时候呢。眼望平阳县方向,大老爷心潮起伏。他们谢家,要大干一场了。第103章从正月十一日开始, 整个平阳县都开始为大军出征做准备,各人都忙碌不堪。何涵要求兵士仔细检查装备,盔甲是否腐朽锈烂、战弓是否裂体缺弦、刀剑是否毁损不能用。所有有问题的装备被\u200c收集起来, 俞县丞让古司稿召集工匠修缮,修不了的,就要紧急制造新的。夏主簿和孟助理负责筹备军粮, 其中一部分做成干粮, 方便食用, 另外要寻找驴马以及辎重车辆运送粮食, 还要预备下雨的遮盖物, 以免粮食受潮腐坏。左县尉带着衙役和帮闲对县城内人口进行清查,以防混入奸细, 他们\u200c日夜在县城内外巡逻, 若有异常, 就马上处理或者上报。平阳县的进出骤然严格, 特别是进城。本地人需手\u200c持县衙发给的身份证,在城门口接受检查才\u200c被\u200c放行。若是外地人, 以前\u200c办过平阳县通行证的, 视同身份证, 和本地人一样接受检查再\u200c进城, 如果没有通行证,那就要有路引, 守城门的官兵对这\u200c些人查得异常仔细,稍有一点疑问就拦住不许进入。',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