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10章 达摩渡水一芦苇 (第1/2页)
张洪德教授说,王维题诗:“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锁定了少室山千年锦秀。《诗经·大雅·嵩高》赞嵩山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刘傻子教授说:“嵩山地区是河出图洛出书和伏羲创制八卦之地,还是炎黄祖庭,夏商周三代之都,在距今约5000年之前,黄帝诞生在轩辕丘,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在嵩山喷薄而出。数百年过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夏朝耸立在嵩山之巅,有了城市、大型礼仪性建筑、青铜器、文字等文明要素,逐渐形成了以嵩山和黄河“牵手”的中原文明。”
黄梅导游说:“少林寺的得名,一说因座落于少室山清幽的茂林中,一说佛教称寺院为‘丛林’,意为僧众共住一处,丛集为林。印度佛寺称‘阿兰若’,其本义亦为树林。不论何说,少林寺的称谓均与少室山的树林有关。如今少林寺声名远播,世人趋之若鹜,也是缘份使然。”
刘傻子教授说:“少室山是真禅山,如《坛经》所言:‘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今天各位,嵩山论剑,各有特色。我们来谈谈嵩山的传说故事。我打开穿越号机器人手机的先讲《追赶达摩》吧。沈明贵编辑、张洪德教授、王可博士、许小玲、龙小宏,你们打开魔幻背心上的梦幻开关。”
龙小宏说:“没有王丽君参与,我暂时不打开梦幻开关。”王丽君说:“我参加不参加与你何干,当记者的,脸厚。”刘傻子补充:“王丽君、方艳红、田幻想,你们也打开吧。”
——传说达摩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拜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
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备好行李,驾起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历时三年,饱受磨难,历经艰难,来到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王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南京,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
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张自我解脱。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话不投机。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之地,于是告辞,渡江北上。
龙小宏忍不住插话:“达摩心想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王丽君哼了一声,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达摩这样的高僧被你糟蹋了。”
心里一度向着龙小宏的方艳红,虽然后来与龙小宏生疏了,这个时候,又有点护着龙小宏,岔开他们的争论,说:“别争了,我们同达摩一起去一个地方吧。”
他们来到南京雨花台。河南省荥阳县人神光高僧,正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
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时而点点头,时而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反对神光讲的观点。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常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大不尊,便责问达摩:“你是谁?为什么听我讲经要摇头?”
达摩不语,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达摩去后,神光还在打听,这摇头的人是谁?
有一听众告诉他说:“他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自己刚才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想给师父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桥,又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方艳红说:“糟糕,达摩怎么过江呢?”
达摩十分镇定。果然,天无绝人之路。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象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