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唐峥嵘》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初唐峥嵘 第178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李怀仁其人,实是少年英杰,心机手段、才学文略均是上乘之选,但此次入京方知,此人身世诡异,为父也打探过,无人知其来历。”

崔信顿了顿,他感觉到李客师是知晓内情的,只是不肯说而已。

“科举入仕,既不依附东宫,又不偏向秦王,虽有名望,但根基太薄……”

伸手止住女儿插嘴,崔信轻声道:“当日凌敬、魏玄成都曾言,李怀仁目光长远,又有料事于前之能,想必不会如此不智。”

“再等等吧。”

崔小娘子张了张小嘴,想说什么但又没说出口。

崔信笑道:“今日为父拜访陇西李氏丹阳房李客师。”

“是表叔?”崔小娘子歪着脑袋,“记得三表兄与李郎君交好?”

李客师的姑奶是崔信的祖母。

“嗯。”崔信轻声道:“那位朱娘子为子择妻,但李怀仁并不热心。”

“虽奉养寡母,但李家诸事,均是李怀仁做主。”

这是在说,李怀仁短期内不会定亲……李客师与李善以叔侄相称,这等话自然是有些分量的。

看女儿脸上终于有些笑意,崔信忍着心里的酸楚安慰了几句,转身出了门,脸色立即变的阴沉沉的。

娘的,你个小兔崽子,既然短期内不想定亲,却要写这等诗来挑拨我女儿!

别让我找到机会,非抽你不可!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太医署(上)

从武德五年十一月末开始,李善这个名字先后扬名山东河北、长安两地,从圣人李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及朝中宰辅,到北地各门阀世家,无不知晓。

托李楷、王仁表、张文瓘等好友的福,李善在长安内名声鹊起的同时,也戴上了各式的面具。

眼见突厥屠杀村落,激愤出手相援,这是义。

数万大军阵前,换回淮阳王,力劝突厥北返,智勇皆备。

助魏州总管田留安坚守馆陶,又筹谋大败刘黑闼,这是最符合这个时代谋士的做派。

天策府内,凌敬叹了口气,去年抵达长安,第一日密议,李善口口声声答应……安静一点,少惹是生非。

但凌敬没想到,两个月后,一首《春江花月夜》让李善这个名字开始传遍天下。

瞄了眼桌上的公文,这是褚遂良递来的请拨钱款的公文,弘文馆内的学士大都不贪财……但在这个时代,读书向来是上层人士的专利,笔墨纸砚哪样不需要花钱?

而且弘文馆那些人,用的都是顶尖的……不一定好用,但肯定都很贵,而李世民对此颇为优容,巴不得他们用贵的,将自己礼贤下士的名声打出去。

凌敬签了名,盖了章,笑道:“他日有暇,还请登善留字。”

二十六岁的褚遂良是弘文馆的馆主,管理日常事务,听了这话有些意外,躬身行礼,“不敢当凌公之赞。”

一旁的房玄龄这两日一直在天策府,笑着问:“凌公亦知登善擅书?”

凌敬大笑道:“怀仁虽不擅书,却言,千百年后,登善当不让王右军专美于前。”

这是无与伦比的赞誉……王右军即王羲之。

褚遂良连连谦虚,房玄龄对此倒是不在意,只随口勉力几句,等前者出门,才说:“这两日清闲下来,在坊间闲逛,倒是听了些闲言碎语。”

“玄龄何等人也?”凌敬笑着摇头,“他日必为朝中栋梁……”

说到一半,凌敬住了嘴,他看见了房玄龄脸上并没有什么笑意,略为顿了顿,前者低声问:“与怀仁有关?”

“嗯。”房玄龄微微点头,“坊间传言,怀仁有活死人医白骨之能……”

凌敬松了口气,“当日苏母中箭,怀仁持匕首开胸剖腹……赞一句活死人医白骨,也不为过。”

“若非有此能,当日道国公也不会许其于馆陶设伤兵营了。”

房玄龄低声道:“进士科,如今唯独怀仁尚未去吏部选任。”

“天策府司马为吏部尚书,怀仁愿退避三舍。”凌敬立即回道。

房玄龄忍不住笑了,“久闻凌公明晓时局,见事犀利,更通晓兵法。”

凌敬也笑了……刚才那句话,攻守兼备。

点出了吏部尚书封伦曾让李善落榜,而退避三舍……可不是谦虚。

重耳流亡国外,得楚王收留,许诺他日对阵,愿退避三舍……结果呢,重耳倒是真的连退九十里,然后集中兵力,大破楚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

李善的行事做派的确显示出类似的性格特点,长乐坡、山东,都是主动退避,而后反击。

沉思片刻后,房玄龄身子微微前倾,低声道:“在下知晓,怀仁至今尚未选试,实有苦衷……”

听了这句话,凌敬眼神闪烁不定,难不成秦王将李善身世告诉了房玄龄?

但紧接着,房玄龄继续说:“虽不知内情,但如今……坊间流传,怀仁乃孙思邈之徒?”

凌敬呃了声,这个……这个……好像是李善当日逼问俘虏时候胡扯的吧?

武德年间,孙思邈在关中、河东一带名气相当的大,事实上,他在开皇年间就名声大噪,杨坚曾经召其入朝为官,但孙思邈坚拒,隐居太白山、钟南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