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沉冗文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何处望神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h1> 何处望神州</h1><script>chapter0();</script> 春暖花开,阳光灿烂,我登上了山势陡峭,石壁嵯峨的北固山,此山坐落长江边上,背临长江,枕于水上,山壁陡峭,形势险固,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在控楚负吴方面北固山更显雄壮险要。极目江天,气势雄浑,大江滔滔,滚滚东流,蔚为壮观。江两岸碧野万顷秀美,山岗连绵锦绣壮观。隔江相望,扬州平山堂清晰可见,使人感到“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

沿山脊北行至清晖亭,亭东原有一座石塔,又名卫公塔,始建于唐朝定历元年(825年),是润州刺史李德裕为“资穆皇之冥福”所建,后毁。历经海啸、雷击、战火等劫难,屡毁屡建,塔基及一、二层为宋代原物,三、四层系明代铁铸。塔基莲花座及塔身均有精美图案,生动逼真,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冶铁技艺之高超。

铁塔向西,有望月望乡诗碑,碑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所作。他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东渡,阔别故乡36年,途中船泊扬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洁,思绪万千,欣然命笔: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距碑西不远,有一座圆拱门写有“南徐净域”题额。相传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南,建都于建业(今南京)。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为此设置了徐州,州治即在镇江。至宋时,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为镇江的别名。

廊壁上,一块长方形条石上刻着雄浑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气魄非凡。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宴罢,孙权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

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固山时,见山景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失。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间,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

雄居山巅的古寺建于东吴甘露年间,故名“甘露寺”寺额为张飞亲笔。古寺规模宏大,明、清是全盛时期,寺宇、殿堂、僧屋计有200多间。其建筑特点与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有飞阁凌空之势,形成了“夺冠山”的特色。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宫。

在甘露寺背后,有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名叫“多景楼”古名“北固楼”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多景楼创建于唐代,楼为两层,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楼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东面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缥缈,有凌空飞翔之感;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与碧空融为一体;近处的金山清丽;远处,江北岸扬州的文峰塔隐约可见。传说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计,扣刘备作人质,以夺取荆州。阴谋被诸葛亮识破,将计就计,策动乔国老来促使权母吴国太到多景楼相婿。孙刘联姻便弄假成真“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陈毅元帅登楼,感慨地说:“不要看画了,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画卷!”

穿过甘露寺,向西有一座石柱方亭,建造在面江石壁之巅,故名“临江亭”相传三国时,夫人孙氏随刘备去荆州,刘备西征入川后,孙权诡称母病,骗得孙尚香回吴。后来,火烧连营,刘兵败而病殁白帝城,孙夫人惊闻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悲痛欲绝,投江殉情,后人为纪念孙夫人,称为“祭江亭”我登亭纵目,山光水色尽收眼底,石壁悬江,令人头晕目眩,此时此刻,仿佛看到孙夫人坠崖跳江激起的浪花,多么令人敬佩!我被孙夫人投江追亡灵的坚贞爱情所感动!飒飒江风如泣,涛涛波浪似咽,仿佛为孙夫人悲泪!

亭有一副楹联:

客心洗流水

荡胸生层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