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 崆峒之路</h1><script>chapter0();</script> 崆峒山名声显赫,我仰慕已久!
中秋过后,天高云淡,气温宜人,孤旅西行。告别了兰州,坐车向东而去,经过六盘山,往崆峒山而来。沿途是荒莽黄土高原,千坡万壑,裸露的黄土缺乏雨水的滋润而显得僵硬,不见树木,连石头也得一见,稀稀拉拉的弱小野草在风中无奈地摇晃,极目远眺,雄浑苍凉。
崆峒山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享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和“道源圣地”之美誉,为何不在中国四大道山之列?它既不在五岳之中,也不在四大佛山之榜,我不得其解。
旅游的好时节,果然,从平凉到景区是一条宽阔、笔直的道路,六车道,两旁插着红旗迎风招展,高挂的横幅,刚刚开过的全国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暨崆峒山旅游节余温还在,我担心人满为患。
赶个早,租车到了山门,已经是上午九点,令人意外,门可罗雀,山门前只有几位景区的工作人员,门里整齐地排着一溜景区专用面包车,我是眼下唯一的游客!令人疑惑,怎么如此冷清?我以为今天可能有特殊的接待任务,也许是国家领导来了或者是外元首驾临,可是,没有发现警察。
我到售票口问工作人员:“今天可以进山旅游吗?”
“可以啊,买门票,坐面包车上去。不过,你得等。”
飒飒秋风,我感到有些冷,因为我穿得少,准备爬山出汗,身穿短袖衫和爬山短裤,头上一顶遮阳帽,系着小腰包,里面装着一个照相机、一瓶水、一条毛巾。大约等了半个多小时,我望着来路的尽头,仍然没有车的影子。
我怕耽误宝贵的时间,和工作人员商量:“等到什么时候呢?能不能送我上山,我加钱。”
他摇摇头:“再来一些客人就走。”
其实,他们中间有几位工作人员也急着搭车上山。
终于,盼来了一辆高级轿车,从车里下来一男一女,男的西装革履,红光满面,看模样是个政府官员,女的娇小灵秀,脖子上挂着小牌,是一位导游。
检票上车,盘山公路险峻、狭窄,回旋如螺,蜿蜒而上,经过百十来个急弯之后,车子到了中台,下了车,真正的游客就我和那位官员。
他打量着我,友好地问:“您独自出游?从哪里过来的?”
我点点头:“独自,从兰州坐公共汽车过来的,昨晚才到的,住在平凉宾馆。您呢?”
“我们也是从兰州过来,也住在平凉宾馆,其实我们早餐在一起吃,可惜不认识,不然您可以搭我的车上山。他指着小导游“她姓朱,一直从兰州导游到此。我姓许,言午许,您贵姓?一起上山吧。”
“免贵姓沈,沈阳的沈,一起游那当然好。”我欣然接受邀请,搭个伴,又有导游讲解引路,何乐而不为!
朱导游边走边介绍说:“古往今来,崆峒山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皇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
皇城位于主峰马鬃山之颠,突兀高耸,摩云插天,形势险峻。中台至皇城,东面山径是一处陡峭上天梯,直上云霄,为三百七十八级石阶,该石台阶是唐贞观年间仁智禅师开凿的,石台阶被世人步履磨得光滑塌棱,两边黑色斑驳的铁链供游客抓握,提供安全保障。
毕竟我们俩都是年过半百,我抓住道旁的铁索借力往上攀登,台阶又高又陡,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歇歇吧,像我们这般年纪的人,韧劲倒足,就是不能快了。”他停住脚步喘着气。
“是的,爬这样的陡路,千万得悠着来,我血压有些高,更急不得,您多大年纪?”
“55岁,属蛇的。”
“老沈,您呢?”
“快60喽,属虎的,50年的。我们这般年纪属‘老三届’,您上山下乡没有?”
“在江西乡下插队,您呢?”
“在黑龙江梧桐河农场。”
“您除了旅游,还有什么爱好?”
“游泳。”
“巧了,我也是,在兰州宾馆我还游了呢。”
“我喜欢到大自然的江海里游,比如大连海滩、三亚海滩、夏威夷海滩、澳大利亚黄金海滩来之前在我老家的溪潭里游泳。”
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经历,彼此亲切多了,都为以往经历过的艰苦岁月而感慨、骄傲。
我们上了一个小平台稍作休憩。
老许脱去了外衣,搭在肩上:“看您的打扮,是专门出来旅游的,一定去过不少地方。”
“跑了一些风景区,五岳、四大佛山、四大道山、四大石窟您是干什么工作的?”
“搞党史研究的。经常往外跑,可是没有您去过的景区多。”
我不明白研究党史工作和黄土高原有何关系?心想:官员有特权,可以借机公费旅游罢了。
“从兰州过来,路过会宁,看没看红军会师纪念碑,还有六盘山”
“没有,只是在静宁停了片刻。”
“哦,我们是专车,可以下来游览,再说”
此刻提及红军,我想起毛主席的两句诗: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在我们“老三届”的心里,难以磨灭的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在会宁会师,伟大的时刻给党史留下了光辉的一章,他研究党史到黄土高原考察理所当然。
我抬头看到半腰崖壁上挂着一个红色班驳的佛龛,摩崖石刻:黄帝问道处。这就是文始祖轩辕黄帝登山问道之处。甘肃东部的平凉、天水是上古三皇诞生之地,又是女娲、夸父的诞生地,文化极为久远深厚。因此,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在其功业成就之后西巡疆界,他们登临崆峒山,向在崆峒山隐居的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在庄子?在宥篇中有详细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载。在太史公自叙中云:“吾尝西至崆峒,北过琢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我的同乡——当代台湾学者南怀瑾在著作中云:“黄帝遍学各种学问,最后西上甘肃的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又云:“黄帝的功业,主要是起于黄河平原的东方与北方,而他的文化学术思想主要是得之于西北高原系统。”
我们一边闲聊一边攀登,到了山巅之上的皇城,皇城建筑为此山寺观之首,殿宇富丽堂皇,宛如封建帝王的皇宫。高耸的城墙,我怀着敬畏的心情进了城门。在大殿右侧的台阶上,一条黑色的蛇翘着头在迎接我们,长有两米多,我感到惊奇,而朱导游吓了一跳,躲在我的身后,因为她是北方人,很少见到蛇,老许上前看了一下,也感到奇怪。
我问旁边两位道士:“师傅,这里经常有蛇出现?”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