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电影抽取技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24章 你这不是在表白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不仅电影演得好,功夫了得,还能创作出这么棒的歌曲。

他简直就是上天眷顾的人!

不愧是来自东方的神秘强者!

说起来,这次电视节目确实是有剧本的。

但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威尔逊那愤怒压根没有演,甚至是全力以赴。

节目组没想到阴差阳错的效果,非常显著!大量影迷、歌迷对杜笙的强大表现感到震撼。

即使是那些没看过这部电影的北美观众,也被这位帅气且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年轻人所吸引。

节目组、剧组以及杜笙本人对此都相当满意。

因为这进一步点燃了《导火线》引发的功夫热潮。

在灯塔国媒体和公众眼中,杜笙除了是三栖拳星外,还成为华夏功夫高手的代名词。

甚至有人回忆起他曾经“1 vs 30”的惊人战绩视频。

这种好奇心一旦被激发,购票欲望也随之激增。

不过《导火线》并没有提前点映。

按照灯塔往常情况,最好的上映时间是从周五零点开始。

因此,杜笙最快也得周六才能收到首日票房数据。

当然,一些预测数据还是有的。

譬如米高梅那边给出了一些初步观影调查数值,结果显示超过六成观众给出了a以上高分。

不过杜笙心里也明白,这些评分可能带有一定的粉丝情怀因素。

毕竟来看首映的大多是他的忠实粉丝,或者是《杀破狼》积累的老影迷。

此外,样本量较小。

真正有说服力的影片评分,还是要看权威机构cinemascore的数据。

即便如此,从目前的反馈来看,至少可以确定电影没有什么水土不服。

华语片并不像蚣知说的那样只能买断当赠送。

周五早上,昨晚观看过电影的媒体和影评人已经纷纷发布了他们的评论文章。

《scenezine》写道:

“杜笙带来的《杀破狼》续作《导火线》,是一部充满激烈枪战和精彩动作对决的犯罪片。

从观感来看,算是一场视觉盛宴。

如果故事背景设在灯塔国,可能会更加合适!”

《西海岸时报》则评论道:

“虽然剧情有些套路,但《导火线》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最深刻的是华人警察的火力竟然不如匪徒,这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吗?

相比之下,灯塔国警察显得更为强大。

当然,那几个长镜头的惊险动作场面,依旧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杜笙的功夫十分惊艳,演技更不逊色于他的音乐才华!”

《纳什维尔快报》评论称:

“《导火线》是近期难得一见的警匪动作片!

剧情紧凑,大胆新颖的动作设计让观众惊叹连连。

结尾处两人的对决尤为精彩,喜欢动作和犯罪题材的观众一定不能错过!”

《旧金山记事报》写道:

“这个周末上映的热门电影中,《导火线》虽然排片不及好莱坞本土的《光荣之路》、《歌舞青春》,但反响热烈,上座率犹佳!

杜笙凭借其真功夫与乐迷,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号召力。”

“……”

这些文章虽然有些酸味,却也侧面证明《导火线》的确闯入了北美娱乐圈视野,甚至吸引了不少媒体关注。

早上,杜笙翻看着助理崔雅怡带来的各种媒体报道。

总体来说,赞扬的声音多于批评,

但大多数报道都很简短,没有那种好莱坞大片应有的吹嘘与分析。

不过,杜笙已经感到满足了。

一部华语电影,如果不是自身有些号召力,宣传资源到位,这些报纸可能根本不会给予报道。

文章中对他的称赞也不少。

认为他的体格、格斗和演技都十分出色,甚至比上一部《杀破狼》还要精彩。

对于这些赞誉,杜笙只是微微一笑,现在更关心的是票房成绩。

毕竟,只有票房成功了,这些夸奖才有意义。

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而周五的票房数据至关重要。

因为它可以推算出整个周末的票房表现,进而评估这部电影的整体票房水平。

此外,院线方也会参考首周末的表现来调整银屏数量与排片,直接决定电影的命运。

若哥伦比亚影业+米高梅都觉得没什么前途,哪怕你是股东都没特例。

吴倞有些坐不住了,在大厅里来回踱步。

杜笙笑着打趣道:

“最近跑了那么多场宣发活动,你还嫌双腿不够勤劳么?”

吴倞作为电影主演之一,虽然这两年多得杜笙携带,但是还是有些担忧。

毕竟这是他参与的第一部能在北美圣诞档上映的电影啊。

这是无数亚洲艺人梦寐以求都做不到的事!

吴倞叹了口气说:

“笙哥,《导火线》毕竟是华语电影,我担心外国观众不买账啊!”

有句话他还没说,那就是上部《杀破狼》是直接卖断给索尼的,对方为了回本会尽全力。

但这部星际传媒是有分成的。

再者,索尼目前的重心放在《最后的假期》这部投资3千万美元的喜剧片上,差别对待难以避免。

另外,好莱坞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这次失败了,对他未来的憧憬也有不小影响。

杜笙笑了笑,道:

“你这是对自己没信心?

霓虹那边突破20亿霓虹币票房的报道你也看到了,质量绝对没问题。

而且我既然把这部电影带到北美来上映,自然不会闹着玩。”

杜笙言语中透着从容与自信。

事实上,这就是他心中所想。

想想他为《导火线》做了多少宣传?

为了这部片他不仅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还有ufc中量级世界拳王,以及跟泰森对决掀起的热潮可以借势,更别说英文专辑带来的长尾效应……

这么多的努力和宣传手段都用上了,如果《导火线》还比不上《杀破狼》,那他真无话可说了!

见杜笙这位资方+主演都这么云淡风轻,吴倞心里的确踏实了不少。

毕竟目前有资格闯入好莱坞的也是对方。

至于他自己,连尾气都追不上。

与其担心北美这边的反响,还不如稳固华人印象。

多得与杜笙合作的几部片,他在亚洲已经有些路人缘了。

“笙哥,你这定力绝了,活该你成大事!”

吴倞竖着大拇指往沙发里一瘫。

屁股还没坐热乎,就听见走廊传来“咔哒咔哒”的动静。

老美院线经历上百年发展,票房结算系统早就成熟了。

眨眼功夫,米高梅新任总经理特蕾莎就踩着十厘米细高跟走了进来,手里报表被风吹得哗哗响。

“先生们,猜猜看首日票房多少!”

这位新上任的总经理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偏还要装模作样卖关子。

沙发上“噌”地窜起个人影,吴倞手里刚端的热咖啡差点泼自己一身,但他一双眼只顾盯着对方手上报表。

………(本章完)</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