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桦和韩少恭等湘军坐在一起,围读着这篇文章。“少恭这篇评论,可以说尽得岩子的真意。”
“我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韩少恭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在这里发扬湘楚文学的时候,岩子已经提出了一个更加宏大的目标,把文坛这些年冒出的‘湘楚文学’、‘岭南文学’统统纳入‘寻根文学’的版图里。”
古桦说:“是啊,也亏岩子想得出来,‘寻根文学’,文学的根,这个名取得好。”
在场的所有人不无交口称赞,都能敏锐地感觉到寻根文学有着一片前所未有的蓝海。
“本来打算把《爸爸爸》作为‘湘楚文化’的作品发表,现在看来要改一改了。”
韩少恭道:“我准备拿来支持‘寻根文学思潮’。”
古桦说:“不如这样,干脆就寄去《人民文学》发表,岩子现在就是《人民文学》的编辑。”
“就这么办!”
韩少恭满口答应下来,“不管是谁在弘扬华夏民族地域文化,我都要来帮帮场子。”
“不只是你,我们也一样!”
古桦作为文学湘军的领军人,代表湘军,第一时间地响应了方小将“寻根文学”的号召。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不单单是湘军和陕军,粤军、晋军、川军、奉系等各地新军,纷纷打出“寻根文学”的旗号。
倒是在华东地区,不像其他地方一样,一呼百应。
相比于沪市,“寻根文学”在江浙和江南的吸引力更大一些。
杭城,富春江之滨。
李杭育看着有关于“寻根文学”的文艺理论点评,两眼不停地冒光。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我原本以为我写的‘葛川江’系列是钱江文化,吴越文学,没想到其实是一种文学寻根啊。”
“方老师不愧是方老师,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回想起自己的《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回顾着文里的钱塘江一带的“弄潮儿”质朴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整个人瞬间开悟,身心立刻陷入一种极度的轻松和喜悦。
耳畔边,仿佛能听到大江大潮的浪涛声。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
就在文坛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始作俑者”的方言正在与美同行,畅游秦王宫。
巍峨的城楼、磅礴的宫殿、高耸的城墙,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庄严霸气。
虽然相比于横店影视城的秦王宫,面积不够大,景点不够多,建筑也略显粗糙,但在80年代初能有这等规模的影视基地,还要啥自行车!要啥自行车!
方言和龚樰、朱菻等人走在狭窄幽长的复道上,也就是秦国大臣平时进出宫殿的通道。
“这得多少钱呐?”
龚樰踩在黑色地砖上,忍不住惊叹。
“《大秦》也许会是全国电影厂里目前投资规模最大、演员阵容最空前的一部电影。”
方言笑着看向朱菻,恭喜她即将在电影里扮演“嬴荧玉”,就跟《商鞅》话剧里一样。
“这还要谢谢方老师。”
朱菻至今还记得,当初要不是方老师亲自点将,兴许自己还在卫生所当检药员呢。
其实治病救人也没什么不好,不过影坛对于她来说,更加心驰神往。
“不用这么客气。”
方言摆了摆手,就听到背后传来“方老师”的喊叫声,于是回头一看。
只见钟惦斐领着自家的儿子,主动地打起了招呼。
“方老师,您好,我是《世界图书》的编辑,钟阿城!”
“你好你好。”
方言眼前瞬间一亮,想不到此行还有意外收获!
(本章完)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