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七章 抢抱大明粑粑粗腿 (第1/2页)
朱翊钧冲张居正笑了笑。
张师傅,不是朕不想跟你谈,这是天意。
朕身为天子,也要遵循天意啊。
看懂朱翊钧眼神里的意思,张居正一肚子的忐忑不安,却只能无可奈何与赵贞吉一起行礼告辞,由内侍领着离开了西苑。
走在前往南华门的路上,张居正心神不定地问道。
“孟静兄,皇上原本要找你谈什么?”
“谈我大明律法。自太祖皇帝编撰御定《大明律》后,定下祖制,不得修改。”
张居正瞥了一眼赵贞吉。
避重就轻,这招我也会。不过大家都是老狐狸,就没有必要揭穿。
张居正轻轻应了一声,“祖制?”
真要是按照祖制,四位资政,还有自己这位内阁总理都得提请辞职,然后去太庙向太祖皇帝请罪。
赵贞吉也轻轻笑了笑。
两百多年,太祖皇帝的祖制,已经没有太多杀伤力了。何况现在的皇上,权柄威势不输太祖皇帝。
他说要改,就算太祖皇帝活转过来,也只能干瞪眼。
赵贞吉继续说道:“我大明太祖之律令,早创于吴元年,更定于洪武六年,整齐于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颁示天下。
日久而虑精,一代法始定,中外决狱,一准于三十年所颁。太祖皇帝制定的大明律,继承了北齐以来的重罪十条,以及隋唐以来的八议。
编修三十年,《大明律诰》包括《大明律》七篇四百六十条,《钦定律诰》一百四十七条,还定下祖制,子孙世代不得修订。
故而太祖皇帝后,历朝主要是‘编例’,即将一些典型判例进行汇编,以判例作为定罪量刑依据。弘治十八年,编定《问刑条例》二百九十七条。
正德年间,增四十四条。
嘉靖年间,增二百五十八条。
弘治和嘉靖年间,朝廷编定《大明会典》,援引为行政法典。加上洪武年沿袭下来的律令,有二百八十五条。
繁浩如海,错综复杂,有的还互相抵触,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司法审判,无从援引。
皇上设律政院,请石麓公为首的律政大夫,重新编修《大明六律》,说是违背祖制,但大家还是一致支持。”
张居正说道:“前隋文帝时修《开皇律》,炀帝时修《大业律》。前唐高祖是修《武德律》,太宗时修《贞观律》,高宗时修《永徽律》。”
兜圈子,扯闲篇,我也会。当年我还是江陵神童,博学强记。律法方面的典故,我也读过不少。
“大明一部《大明律》用了两百年,早就该修了。与时俱进,方为良政。”
说到这里,张居正不由地想到科试之事。
科试之事要不要与时俱进呢?
此前皇上跟自己谈科试,可自己不想谈。
现在自己想跟皇上谈,他又不想谈了。
这就麻烦了。
依着皇上的性子,不让海瑞在江南闹得天翻地覆,就不会罢休。
偏偏海瑞又是孤身一人敢杀一路的刚直执拗的性子。
一个不怕把天捅破,一个恨不得把天捅破,这对君臣双剑合璧,江南能有安宁?
江南被捅破天了,还不得我这个内阁总理去擦屁股?
还有科试之事,到底怎么改?
出了西苑南华门,赵贞吉要回都察院,张居正要回内阁,两人的马车在门口等着。
张居正迟疑一下,忍不住拉住赵贞吉。
“孟静兄,你知道海刚峰去东南,身负什么皇命?”
赵贞吉双手一摊,“叔大兄,伱知道多少,我也知道多少。”
看到张居正一脸忧虑,他想了想说道:“叔大,杨金水、胡汝贞等人,都是从东南起家。而今上海等地工商大兴,最近又成立了工商联,皇上还破天荒地题词、赐服,在西苑接见合画。
连在一起,我们可以大致看出,皇上在江南,要做什么了。”
张居正脑子叮的一声,仿佛铜罄声敲响。
“腾笼换鸟!”
赵贞吉意味深长地说道:“前汉高祖听从刘敬之计,迁六国贵族以及豪强充关中。而后文帝、景帝、武帝等汉帝皆迁关东豪强,入关中守长陵、阳陵、茂陵。
此乃强本弱末之法,打着奉祖陵山园旗号,以强京师,外销奸猾。
自嘉靖四十一年起,东南实属皇上龙兴之地,乃皇上之根本。想必皇上也要行强本弱末之法。”
张居正叹了一口气,“猜测皇上的手法,估计是杀一批,流一批,再迁一批,进而腾笼换鸟,让从龙之士,替守东南。
只是看江南的通报和奏文,佛道刹观、私印禁书,还有侵占田地,可能会让江南官绅世家伤筋动骨。
但张某怎么也看不出,事态会如何到了让恩师有托孤之意?
看不透啊,看不透。”
赵贞吉心里猜到了些,但他不好说出来,只能劝慰道:“叔大,且看看,想必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张居正长叹一声,无奈地拱拱手,与赵贞吉告辞,钻进马车里,转去内阁。
唉,摊上这么一个皇上。
以前当他的老师,心累;现在做他的国相,更累。
西苑紫光阁,胡宗宪和谭纶很快被召来。
紧急的军事事宜,朱翊钧找他们两位商议就迅速定下,胡宗宪奉诏回戎政府开始执行,需要内阁协助的,由兵部尚书谭纶回去协调。
紧急又重大的军事事宜,除了他们两位,朱翊钧还会把戎政府五位都督,或都督同知、参谋局都事一并召集进西苑,开会商议。
“汝贞公,二华先生,坐。李春,你把紧急军情念念。”
“遵旨。”司礼监秉笔太监兼管西文字房李春拿着几份军情文书念了起来,“朝鲜观国政使司来报,朝鲜国王上书,请求入朝觐见皇上。”
朝鲜属于刚刚平定,境内还有零星乱贼,处在扶上马、送一程的“观国政”时期。
又身负监视日本动向前沿基地,大明在境内驻扎了大量水陆两师,所以朝鲜过来的奏文题本,直送司礼监西文字房,抄送戎政府。“朝鲜国王好好的怎么要入朝觐见?”朱翊钧问道。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