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这浩瀚山河之中,人人得展龙凤之姿,共绘华夏辉煌图卷!
话音刚落,突然间
“哐啷——”
一声炸雷猛地在空中炸响,让人心头一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 第101章:一人成龙,不如天下皆龙 (第2/2页)
紧接着,天空像是被扯开了口子,大雨瞬间倾泻而下,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打在宫殿的瓦片上,又急又猛。
但也无法洗刷朱棡这一席话,对于朱元璋的冲击!
这是对于皇权最直白的冲击!
而要不是这话出自朱棡之口,朱元璋已经准备杀人了!
人人如龙!
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皇帝?
这让皇帝怎么可能允准!
特别是朱元璋这般杀伐果断的开国皇帝!
“大明传不了千世、传不了万世,这是事实。”
“纵然是您所愿,您所求,您为此巩固皇权,封闭思想,以此束缚天下百姓,也无法达成!”
“因为总有人不信命,也总会有人去质疑所谓的“天命”!”
“那改革,万世之太平,当由此打下基础!”
“以免重演异族为祸我中原江山,害我子民饱受苦难,饱受欺辱!”
“所以,我这一生,就是要让他们站起来,别跪下!”
看向满目阴郁的朱元璋,朱棡依旧毫不示弱道。
“哪怕因此颠覆皇权,也不在乎!”
朱元璋缓缓抬起阴沉的目光道。
“爹!没有人可以否认您的文治武功!”
“但归咎其一点,您永远都是百姓之子!”
“是那年凤阳山上,为财主放牛的朱重八!”
“是父母双亡,为生计,做过和尚,做过乞丐,被迫游走四方!”
“甚至那年,当兵也并未您的本意,而若非走投无路,安能投军从戎,建不世之功业!”
“直至您踏过淮西路,登上应天府,开创大明,建元洪武!”
“您以为是时势造英雄,千百年来,至贫出身,却取得天下,唯朱元璋一人耳!”
“但自汉末隋唐,士绅豪强之下,安有百姓之出路!”
“难道,这就不是一场爆发,一场变革!”
“百年来的积怨,方才造就了您这位草根皇帝!”
“可您以为,继续沿用旧制,王朝就不会灭亡,天下就不会改朝换代?”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您,千百年来,世上万般事,有一必有二!”
“因为您办不成的事,总会有后来人继续,但那位不会如您一般,一心巩固皇权,以求江山永固!”
“他所愿,非一人成龙之道,而是天下万万人成龙!”
朱棡的眼眸深处,泛起一抹浓重的敬意,方才道。
凡心有家国,对于那位唯有敬意、唯有爱戴!
所以,既然来了大明,自然力求改革,以求后世不会在遭受异族之侵!
使我华夏百姓,不在遭受动荡!
为千百年后的改革,奠定最为坚固的基础!
因为,朱棡明白,纵然穷尽一生,鞠躬尽瘁,也只能为天下打好基础!
“你!”
面对朱棡的锋芒毕露,朱元璋也是勃然大怒,只是对上朱棡依旧毫无惧色的目光,又是陷入了沉默。
“说说科举制吧。”
良久的沉默以后,朱元璋只是摆了摆手,岔开话题道。
很显然,朱元璋并不想继续刚刚的话题。
“不在愚民,弄民,实施双轨并重,兼顾农耕与仕途。”
朱棡看了一眼朱元璋,方才开口道。
“嗯?”
对此,朱元璋又是皱起眉头,显然没听明白朱棡的意思?
毕竟农耕与仕途,怎么都不可能挂钩吧?
“您觉得当今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朱元璋的疑惑,朱棡轻声问道。
“粮食。”
这朱元璋都不用想,便是答道。
“对也不对。”
朱棡先是点了点头,又是摇了摇头道。
“什么意思?”
朱元璋不解道。
从古至今,便是民以食为天,那自然是粮食最为重要,毕竟吃饱才是重中之重。
“哪一朝没有粮食,只是多少的问题。”
“所以提高粮食的产量,才是重中之重,其余都是浮云。”
朱棡坐回椅子上,方才点头道。
“确实,粮食年年都会有,但就是产量的问题。”
“有时,大丰之年,粮食富足,但大灾之年,粮食不足温饱,也有百姓吃不饱,因此而饿死,也不在少数。”
朱标也是重新坐回椅子上,轻轻点头道。
但这心中,也总算是松了口气。
幸亏他们家老朱克制住了,要不然今日非得吵起来不可!
只是不知道,朱元璋究竟是怎么想的?
但说实话,可能是从小与朱棡长在一起的原因,朱标内心之中,竟然有些认同朱棡。
“所以双轨并重,兼顾农耕与仕途。”
“什么意思?”
“将官学与乡学结合,在都城及州县设立官学,教授经典、文学、律法等,培养官员与学者。”
“同时,在乡村设立乡学,以农业知识、基础读写和道德伦理为主要教学内容,鼓励农耕与研学农耕。”
“其一,在乡镇民间设立农学堂,传授农耕知识,作物轮作、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提升农耕生产力。”
“其二,派遣懂农业的官员,或学者深入乡镇,通过季节性的巡回讲学,指导百姓实践新知,提高耕种效率。”
“其三,科举创新,在科举之中增设农耕科目,选拔优秀农业人才,给予官职或奖励,提高农民的身份。”
“其四,耕读结合,鼓励学子“半日读书,半日耕作”,确保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同时,设立律法规定,禁止随意荒废耕田。”
“这样一来,既能促进农业发展,又能维持民间安稳,从而各司其职。”
“至于官学,我的建议是从各方面入手,汇集百家之学,选拔有用之才,而非死记硬背的书生。”
“就比如,有学子喜欢律法,便可以主攻律法,那科举入仕,便是去刑部任职。”
“有学子喜欢经学,便可以调往户部、商司任职。”
“同样的,万般学问,都有其存世的意义,而大明只需因材施教即可。”
“这般下来,人才不会埋没,大明也会愈发的欣欣向荣。”
话罢,朱棡方才看向面露沉思的朱元璋,还有朱标。
其实,朱棡心中有个更大胆的构想,只是觉得有些不现实。
毕竟将后世的模版,套用在眼前的大明,根本不可能。
更何况,凡事不能过于着急,要不然,便是大厦将倾,难有挽回之势!
再者,变法改革岂能着急。
而且,还是封建王朝治下。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