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7章:始皇帝的功与过,大一统的理念,刻于骨血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第127章:始皇帝的功与过,大一统的理念,刻于骨血之中。 (第1/2页)

“老哥哥,要不咱回去以后问问妙云?”

“等问完以后再给您回话?”

良久以后,徐达方才试探性的看向朱元璋说道:“毕竟咱家大姑娘,有时候是真不听咱的话,所以咱也得问问。”

“好。”

朱元璋想都没想,便是点了点头。

徐达家的大闺女徐妙云,号称京师第一女诸生。

自然也明白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婚亲,绝对不可能由她自己做主。

毕竟,别的我们就不说了,光是他爹徐达的身份之尊崇,就不允许她嫁于皇室以外的人。

当然,这虽然是政治联姻,在这份政治之下,也包含着朱元璋对于自家兄弟的爱护之情。

想想,若是徐家想要在大明繁荣昌盛,联姻是必不可缺的媒介。

且每一代都得联姻,不仅可以维护正统,也可以维持自身家族的尊崇。

这怎么看都不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至于为什么就盯上了徐妙云,还不是因为徐达现在就两个闺女,剩下那个还是小孩子。

这怎么嫁?

可是历史上的徐达,一共有四个闺女,而除了最小的徐妙锦,其余三位都是嫁入了皇室,还都是老朱的儿子。

而且还是除了嫡亲之中,老朱最疼爱的两个儿子。

一个是代王朱桂,其母就是郭惠妃,就是马皇后的妹妹。

剩下的一个是安王朱楹,其生母不祥,毕竟朱元璋的女人太多了。

所以现在的徐达的确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嫡长女徐妙云,一个嫡次女。

因为剩下的还没出生,包括徐妙锦,不过想来应该也不远了。

就在这老兄弟几个吹牛打屁之时,朱棡三兄弟也是走进了坤宁宫之中。

随后,朱棡三兄弟先是向诸位叔伯行礼,这才纷纷落座。

至于最惨的老四朱棣,此刻正待在偏殿,眼中满是愤慨之色。

这一顿板子,挨的人是莫名其妙,不就是不想娶徐妙云?

他有什么错?

“我没错。”

朱棣还在那里暗自嘀咕。

而老天爷给他朱棣牵的红线,也在他锲而不舍的精神下,即将断裂。

但想想也对,毕竟是少年心性,还做不到日后的成熟稳重,特别是由太子朱标镇压,这哥们儿一点异心都没有。

所以当然要为自己快乐的活着,随心所欲,喜欢而安,就好。

“老三,正好你李伯伯也在这里,咱正好要找你们商量一下。”

坤宁宫正殿之中,朱元璋又是看向朱棡和李善长,沉吟片刻道:“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后,你李伯伯提议,让咱去泰山封禅。”

“咱没同意。”

“但是昨日,胡惟庸来见过咱,跟咱禀报了咱大明的蒸蒸日上,国力突飞猛进。”

“并且对外战役之中,咱大明也是无往不利,特别是老三,一己之力压制草原,让他们闻声胆寒。”

“所以胡惟庸又旧事重提,想让咱去泰山封禅,以告祭上苍,天下之正统,驱逐鞑虏,光复汉家江山,封禅于天下。”

“而且不仅仅是胡惟庸,就连礼部尚书也来找过咱。”

话罢,朱元璋又是轻轻叹了口气道:“伱说咱究竟该去还是不该去?”

此言落下,李善长的脸上顿时闪过一抹尴尬之色。

但以当时的情况,汉人重归正统,于泰山封禅,的确是政治需求。

毕竟你想想,自自宋朝以来,这中原只有半壁天下,而北方一直苦于战乱,难以有生息之日。

所以李善长才会提议,泰山封禅,以告祭天下百姓,今日之中原,仍然是我汉家之江山。

但是未曾考虑过,这泰山封禅的弊端。

可当时的朱元璋,几乎是没有任何缘由,只说了一句天下未定,便是敷衍了事。

而如今天下已尽皆在明,就连对外战役,都是打出了我大明的气节。

那胡惟庸提议泰山封禅,倒也的确是在为国着想。

“爹,您想去么?”

朱棡只是转过头反问道。

“不想。”

朱元璋连犹豫都不曾犹豫,便是摇了摇头。

“为什么不想去?”

朱棡还是继续问道。

“你熟读史记,应该明白咱在想什么。”

朱元璋白了一眼朱棡道。

“的确,如果没有出那个哥们,泰山封禅,的确有利于大明。”

“但在那哥们以后,如果您去了泰山封禅,才是对于自己这一身功绩的侮辱。”

“毕竟您打出来的旗帜,乃是驱逐鞑虏,光复汉家江山。”

朱棡也是笑着点了点头道。

此言一出,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是明白了缘由。

唯有常遇春与朱樉有些懵,究竟是哪个哥们?

但他们不知道也属正常,虽然朱樉有努力在用功读书,但学问之浩瀚,他才读到哪里?

而常遇春,铁血汉子,大明猛将,虽然认字,但读兵法还行,可是你让他去读书,这不就是难为我常胖子嘛。

“泰山封禅,一共有几位皇帝?”

朱棡转头看向朱樉轻声问道。

“不知道。”

朱樉微微一愣,便是摇了摇头。

“一共六位皇帝,五个还算得上实至名归,至于剩下的那一个,倒是将泰山封禅拉向了深渊。”

朱标有些没好气的抬起头看向朱樉道。

“应该是四个半。”

朱棡思索了一下,便是道。

“嗯?”

话音落下,众人的眼中都有些懵,怎么就四个半?

“唐玄宗李隆基要是能少活二十年,他所铸造的开元盛世,也的确配得上泰山封禅。”

“但这也不影响,因为他的泰山封禅,有着开元盛世作为基础,虽然后期昏庸,但倒也说得过去。”

“所以这哥们算半个,倒也不算拉低了泰山封禅的含金量。”

看向一脸懵的众人,朱棡又是开口笑道。

“倒也贴切,毕竟如果没有宋真宗赵恒,咱也的确会去泰山封禅。”

朱元璋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道。

唐玄宗李隆基的确是后期昏庸,但这哥们前期也是位励精图治的明君。

要不然岂能有开元之盛世,大唐之巅峰。

这么说吧,这个时期在李隆基的治理下,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

乃是封建王朝的顶峰之一,也是中原历史上的巅峰时期。

然而,尽管开元盛世标志着唐朝的鼎盛,但同时也是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随着盛世的延续,土地兼并、腐败等问题逐渐显现,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最终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

但这也不可否认,开元盛世铸造了一个巅峰的时期,所以李隆基功是功,过是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