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百四十六章:夺门之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第五百四十六章:夺门之变! (第1/2页)

【十一月,京师解除戒严,安抚天下,杨洪等人班师还京。】

【论功封赏,杨洪封昌平侯,石亨封武清侯,于谦加少保、总督军务。】

【于谦推辞,不准。】

【北京保卫战,于谦实为第一功臣。】

【又因有拥立新君之功,朱祁钰为了表示对其的优崇,特命给予双俸】

【于谦上书固辞,说自己家连仆人都算上了只几口人,原来的俸禄就足够了。】

【现在边境、京城用费浩大,百姓有输纳之苦,军队也需粮饷,所以还是请求只支一俸。】

【朱祁钰因其房舍简陋,又赐宅西华门。】

【于谦仍固辞不受,说:“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朱祁钰不许,他就将皇帝赏赐的盔甲、玉带、玺书之类放在那里,一年去探视一次而已。】

【自己仍居住在原来的地方。】

……

{调于谦回京是大明战神做的唯数不多正确的事。}

{说于谦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大明帝国,也许有些夸大其词。但说他是大明的捍卫者,没有任何问题!}

{正统十四年的于谦都已经已五十二岁,在当时已经接近老年了。}

{八个月之前,还只是个兵部右侍郎,还远远称不上“股肱之臣”。}

{可就在年底,他成了无数人景仰的“救时宰相”,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这其实就是很悲哀的事情,国家昏乱才有忠臣。}

{没有“土木之变”给大明王朝带来的灾难后果,没有朝中重臣损失大半,在京城没有多少根基,也不善于经营人脉的于谦,不可能脱颖而出,成为最受人尊敬的守城英雄。}

……

大汉·文帝时期

刘启望着天幕里的说辞,看向刘恒。

“阿父,他难道不算一己之力拯救大明吗?”

刘恒淡淡回答道:

“他是第一功臣,但不是救世主。”

“因为他只是臣子。”

“在他的背后,景泰帝的充分信任、充分放手,也对战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体的作战指挥,也多亏石亨、孙镗和罗通等将官的精彩发挥。”

“每一位参战的大明普通士兵,都为这场战争倾尽了全力。”

“因为自靖康之耻后。”

“他们要坚守的,就不单单是一座北京城。”

“更是整个中原大地,万里江山。”

“他们要捍卫的,不单单是北京城的皇族与官员,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精英权贵。”

“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

“他们要维护的,不单单是大明的道统,不单单是这个存在了八十一年的政权。”

“更是华夏的礼乐制度、天理人伦。”

刘恒淡漠的看着天幕。

“启儿。”

“英雄的所作所为,也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不然宗泽、李纲、岳飞等人也不会失败。”

“但有没有某些英雄,也确实会变得大为不同。”

“没有项羽,秦朝的统治注定还会延续很久。”

“没有韩信,诸侯分裂的局面就会持续很长时间。”

“天道有常……”

……

大唐·武宗时期

“哪有夸大其词啊……”

李炎的腰背微微弯曲。

整个人带着几分颓丧。

“安史之乱,京城丢失。”

“国土沦陷,生灵涂炭。”

“京师一丢,大明要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努力,最终收复北京和北方领土。”

“但国家经济蒙受的损失不可估量。”

“也无法再回到从前的盛世。”

“他怎么不是挽救大明啊……”

……

大宋·孝宗时期

“靖康之变,朝廷南迁,京城沦陷。”

赵昚仰天长叹。

“要是没有于谦,大明王朝的发展轨迹,就是这种样子了。”

北京保卫战仅仅进行了几天,论时间长度和惨烈程度都远远比不上靖康元年东京保卫战。

但后者的失败,造成了“靖康之耻”,并直接导致了北宋亡国,徽、钦二帝成为俘虏。

这难道不算拯救大明吗?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扶着石桌轻声道:

“他就是拯救了大明啊……”

若是丢失京城,国土面积急剧缩小,大明就重回南宋老路。

若是通过一场艰苦的守城战,保住北京,赶走瓦剌。

京城也会受到极大破坏。

但显然,只有于谦才敢放弃死守城池的套路,敢将大军开到城外。

以“背城而战”的战术打败瓦剌!

让他们连城墙的边都没有摸到,就不得不仓皇退兵。

“有能力,有操守。”

“这种大臣需重用!”

“于谦……”

朱棣估算着天上给出的时间。

“把十九年辛丑科的进士名单给朕找来。

……

【北京战后,也先见军事行动不能达到目的。】

【遂改变策略,表示愿意将朱祁镇送还。】

……

大汉·武帝时期

霍去病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这王八蛋还活着呢?”

刘彻扣了扣,有一搭没一搭道:

“必须活着啊,还得活的好呢。”

“毕竟北京之战大明打赢了。”

“手上这皇帝就不能怠慢了。”

“当然,要是没打赢,这东西也得活着。”

刘彻吹了吹指甲。

看着天幕道:

“他得谢谢于谦。”

“不然就得像徽钦二帝那般。”

“似狗一样的活着了。”

……

【公元1450年六月,吏部尚书王直等人请奏请遣使,迎回太上皇。】

【朱祁钰表示怕也先扣押使节,引发入侵,因此应当详议,勿遗后患。】

【七月,也先因屡次议和不成,再次遣使。】

【礼部尚书胡濙奏请迎回太上皇,被拒。】

【次日,朱祁钰亲临文华殿,质问百官为何反复要求与蒙古议和。】

【吏部尚书王直应对称太上皇在外理应迎回,以免留后患。】

【朱祁钰不悦,声称自己并非贪恋皇位,只是被百官强行拥立。】

【百官不知如何应对。】

【于谦从容回答“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

【朱祁钰同意其所说,随后派太常少卿前往宣府奉迎,大臣多认为应当厚礼相迎。】

【都御史王文认为,蒙古不索金帛必索土地。】

【胡濙认为唐肃宗收复两京后厚礼相迎唐玄宗,如今只在安定门相迎,实在太简朴。】

【但是,朱祁镇又发诏谕无需百官相迎。】

【见状,朱祁钰下令,百官在安定门迎接太上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 第五百四十六章:夺门之变! (第2/2页)

【八月十五日,朱祁镇被迎入安定门,安置在南宫。】

……

大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