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百八十四章:大礼仪之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但也能理解,毕竟年纪小。”

年纪小,总想趁势追击一举定乾坤。

但前面那压了一头其实就可以了,你不能一点念想都不给这帮人留。

年号是可以改的,随便当个甜头扔出去,安安他们的心。

这样以后再下手才会更容易。

……

【四月二十五日,继位第三天,朱厚熜找来杨廷和等内阁大臣们商量:

“朕入继大统,虽未敢顾私恩,然母妃远在藩府,朕心实切恋慕。可即写敕遣官奉迎,并宫眷内外员役,咸取来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 第五百八十四章:大礼仪之争! (第2/2页)

【皇帝思念母亲是人之常情,杨廷和等内阁大臣也挑不出毛病。】

【于是赶紧派司礼监太监秦文和内官监太监邵恩等前去迎接兴献王妃。】

【四月二十七日,就在两天后,礼部突然接到这位小皇帝的命令:让他们讨论给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加尊号的问题,要求追封已故的父亲为先皇。】

……

天幕上。

年轻的皇帝看着殿下众臣。

为首的大臣举着笏板高声大喝道:

“西汉末年,汉成帝刘骜膝下无子。”

“朝廷奉共王之子定陶王为太子,后即位为哀帝。”

“为使共王后继有人,又别立楚孝王之孙刘景为定陶王,作为共王之嗣。”

“宋仁宗,年老无嗣,又将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接入宫中,改名曙,立为太子,后即位为宋英宗。”

“此二帝皆由藩王立为太子,然后登基,从属过继法。”

“而那些过继者要认被过继者为父,作为被过继者的后人而行事,此谓为人后者为之子!”

“陛下今已过继于孝宗皇帝,理应认孝宗皇帝为父!”

“而兴献王一脉,自可由藩王之子过继!”

“陛下,此乃天理!”

小皇帝看着为首的大臣,看着殿内的众正盈朝,冷声道:

“朕和英宗的情况不一样,他早已入继仁宗膝下的。”

“仁宗生时,英宗就已经称仁宗为父,还当过太子。”

“但朕从未入继过孝宗膝下,也从未被立为太子。”

“所以……”

小皇帝身体微微前倾,看着殿下大臣,吐出石破天惊的一句话。

“朕,不必遵守儒家理法。”

……

【五月初一,在首辅杨廷和的直接授意下,礼部尚书毛澄领衔群臣,以西汉哀帝和宋英宗为例,提出朱厚熜由小宗入继大宗,应当改奉明孝宗为皇考(皇父),改称兴献王为皇叔考兴献大王,母妃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祭祀生父母时自称侄皇帝。】

【同时将明孝宗六弟、益王朱祐槟的次子过继给兴献王为嗣。】

【朱厚熜大怒留中。】

……

{说真的,就这一会儿我是真的对朱厚熜有了好感滤镜。}

{他太特么刚了!太帅了!}

{其实还是那个问题,老朱管的太宽加大臣们轻视皇帝。}

{父死子继的皇室正统因朱厚照无嗣而终结,所以不得不以死后过继的方式维持整体性的延续。}

{朱厚熜挣得了不为朱厚照之子的权力,但也不得不同意成为弘治帝的养子。}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正统的皇帝。}

{而对于已故亲王的礼仪仅仅是私人的事务,对于皇帝的礼仪则胜过对于父亲的礼仪。}

{以子女的身份向弘治帝行礼是全国范围内的大事,其严肃性和重要性完全不言而喻。}

{大臣们是这么想的,但朱厚熜可不乐意。}

{很少有人提起的是,朱厚熜是真的对自己父母抱有很深的感情。}

……

大汉·成帝时期

刘骜瞥了一眼天幕。

“什么定陶王不定陶王的,朕不认识。”

随后低头哄着婴孩。

朕有秀儿!天下可期!

……

大宋·英宗时期

赵曙看着天幕。

背后的双手紧握成拳。

“这一步,至关紧要。”

能不能立足,能不能夺回帝王的解释权,尽在此举了!

……

【七月,新科观政进士张璁上疏《大礼疏》,提出朱厚熜继统不继嗣,应当尊崇生父,在京师为兴献王立庙。】

【张璁指出,《皇明祖训》明确规定皇帝无子的情况下兄终弟及,所以在朱厚照无嗣的情况下,按序应当由朱厚熜继。】

【而且在先帝遗诏中也明言“兴献王子伦序当立”,朱厚熜无须过继。】

【朱厚熜大喜,认为自己父子名分得以保全,并召杨廷和、蒋冕、毛纪入宫,下手诏,要求尊生父为兴献皇帝,生母为兴献皇后。】

【杨廷和予以驳斥并封还手敕,大批言官弹劾张璁。】

【震惊朝野的大礼仪之争正式开始。】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