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208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陶建华直叹气:“这位胡大人倔得很,老郑啊,恐怕这事还得你出马,我这嘴巴没你会说,我按你说的,他听了还是没什么反应。”

郑深仔细问了一番他们二人的对话。

“容我再想想。”

陶建华看他这样,有些愁:“别想了,一会儿就要天黑了,明天胡潜就回京了,你想再多,咱们都使不上劲儿了。”

郑深无奈地看着:“陶大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慌什么,我不想好对策,急急忙忙跑过去,反而让胡潜看低了咱们,不好。”

陶建华摇头嘟囔:“我说不过你,你歪理一大堆。”

郑深笑了笑,没有在意。他仔细想了一会儿,据陶建华所言,胡潜那也并不是毫无希望,也许这事还真得他出马。

就在郑深打算自己亲自跑一趟时,门外传来了一个衙役的声音:“陶大人,郑先生,胡大人来了,想见陈大人一面。”

郑深和陶建华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

这事成了一大半了,不然依陶建华下午那番话,哪怕是为了跟庆川避嫌,胡潜也不会再来他们府衙了。

郑深笑道:“陶大人,你去接待胡大人,我派人去请大人回来。”

陶建华摸了摸鼻子:“我下午走的时候话说得有点狠,要不还是你去接待胡大人,我派人去请大人回来。”

郑深才不敢,直接起身从旁边的侧门开溜:“我还有事,劳烦陶大人了。”

陶建华气得鼻子都歪了,这个郑深,不厚道的家伙,把最难的差事丢给了他。

但现在府衙内,好像就还有个童敬在,但童敬这样的大老粗也不适合接待胡潜,只能他自己上了。

陶建华站起来,吐了口气,刻意翘起唇角,问旁边的仆从:“我这笑容怎么样?”

仆从觉得不怎么样,怪怪的,但他不敢直说,垂下头道:“回陶大人,挺好的。”

陶建华放心了,保持着这样的笑容,昂首挺胸出去接待胡潜:“胡大人,什么风把你给吹过来了,快,里面请,我们家陈大人一会儿就回来,还请你稍等片刻。”

这时候看到陶建华,胡潜其实也有些不自在,尤其是对方脸上的笑容,怎么看怎么别扭。

好在大家都是纵横官场的人,最是会粉饰太平和做面子。他回了一礼道:“麻烦陶大人了。”

两人进了厅堂,陶建华忙让人上茶,然后跟胡潜聊起了庆川本地茶叶的事,胡潜心里也松了口气,连忙应和,绝口不提先前之事。

接到消息的陈云州立即回了府衙。

刚进衙门,郑深就凑上去,悄声跟陈云州说了大致情况。

陈云州点头:“郑叔,你去忙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胡大人这时候来府衙就是一个信号,我会给他台阶下的。”

郑深闻言放心退下了。

陈云州整了整衣冠,然后大步走进厅堂,笑道:“胡大人,久等了,抱歉。”

胡潜连忙起身,拱手行礼:“是胡某唐突,贸然登门,打扰了陈大人的行程安排。”

“都是自己人,胡大人不必如此见外,请坐。”陈云州笑着坐到上首的位置,态度亲近。

胡潜依言坐下,正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时,却又听上方的陈云州说:“胡大人,这段时间天气寒冷,北方可能有大雪,路途遥远,大人不如留在庆川,若是想尊夫人了,我等可接夫人来与大人一道团聚。”

见陈云州主动提了这事,还一再承诺会将他的家人接到庆川,胡潜松了口气,不然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开口,毕竟先前是他拒绝了陶建华。

他拱手说道:“多谢陈大人的好意,不过不用了。陈大人有所不知,因战事失利,皇上对我甚是不喜。如今我又办事不利,只怕江南战局再度进入胶着。这次回京,我这兵部左侍郎怕是也坐到头了。”

“胡某无能,食君之禄,既不能为君分忧解劳,就不霸占着这个位置了。胡某打算回乡颐养天年,也好陪陪家中的老父老母,以尽人子之职。”

陈云州明白了,胡潜打算辞官回乡。

这倒是个更好的全身而退的法子。

不然他们的人要将胡潜的家人从京城接到庆川多少还是有些风险的,朝廷知道后,肯定会派人追击。

“也好,胡大人为朝廷殚精竭虑一二十载,也该休息休息了。”陈云州笑着说。

胡潜目光望向北方:“只是如今天下不太平,胡某的家乡榆粥往北,过了陕州就到井州了,就怕哪一日高昌人继续南下,榆州危矣。陈大人既有鸿图之志,还是要早做打算啊!”

陈云州点头笑道:“多谢胡大人提醒,我会尽快的。”

目的达成,胡潜也没多留,站起身道:“天色已晚,胡某明日还要回京,就不打扰了,陈大人、陶大人,再会!”

陈云州本想送他。

但却被胡潜阻止:“陈大人,心意胡某领了,但人多眼杂,您请留步!”

“好,祝大人一路平安。”陈云州停下脚步笑道。

目送胡潜清瘦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中,陈云州和陶建华才转身回府衙。

陶建华说:“大人打算拿下冲州和榆州吗?”

这两个州府在定州、仁州以西,也是偏远之地。目前归属于朝廷,但驻军并不多。

陈云州之所以一直没对这两个州府动手,一是因为庆川发展得太快,地盘不少,不用急着去抢这两个地方,二来他也是不想太过激怒朝廷。

为啥龚鑫这么遭朝廷恨。

朝廷一直派重兵攻打他?

还不是因为他占的都是江南这等富庶的地方,而且他早早称帝,挑战嘉衡帝的权威,朝廷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