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恋画格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到了大学,我本打算仍旧延续自己高中时的行事作风,但十分遗憾的是,在这种每个学子都是可能是将来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环境下,我这样的背景,难免会引人侧目,军训时间刚到一半,我便带着我爹威名远播了。“虞州的儿子”,这是我甩不掉的代名词,我明明那么费力地想挣脱这一切,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的人,反正,上课的时候,当老师都当着我的面开起我跟我老爹“争雄”的玩笑时,我心中的不悦是胜于优越感的。哦不,还是说回来吧,反正我对向梧的第一印象是——乡下人。单眼皮黑眼睛,在这个被称作“影视行业培养皿”的学校,样貌只能算得平平无奇,浓重的南方口音,普通话都说不利索,再加上那个不怎么好笑的冷笑话……他究竟身负什么样的才华,才得以进入这所学校的呢?不过,在这座城市、这所学校,也向来不缺有才华的人,我的好奇大概只持续了短短一秒便烟消云散了。第2章 一见钟情现在回想起来,向梧这个人的出现,好像从一开始就带了些“猎奇”的意味。虽然并非贵族学校,但能到我们学校上学的,大多是传统意义上那些“光鲜亮丽”的家伙。话剧演员的子女、童星出身的“小明星”、身负奇才的特长生……虽然在普世的宣传中,大学录取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但无法否认的是,能在校考选拔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大多并非寒门子弟。教育资源所决定的而已。智能手机在大城市早已普及,社交软件早已走入大众的生活。所以当向梧第一次用手机短信的方式联系我时,我不禁挑了挑眉。他说:“虞冬青同学,我想问你,这次微电影创作课的分组,你有考虑的人选吗?我是你的同班同学向梧,我想做你的编剧。”电影创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向梧也不是第一个来找我的人。老师下发任务的当天下午,我的社交软件就迎来了许多同学的轮番轰炸。有同班同学,有同专业同学,甚至有同校同学,比如说表演专业的某几位。在我们学校,相关专业的相互协作早已见怪不怪,不过一般来说得等到敲定剧本之后再选择演员,现在来找我的演员约摸是想要个所谓的“内定名额”,我不禁暗暗蹙眉,显然某些消息早已长了翅膀飞到了校内的每个角落。老实说我对老师此次下发的作业暂且没有看法,我原也不打算与不习惯的人合作。所以,对于向梧的毛遂自荐,我很有分寸感地说出了拒绝的话语,顺道问他一句:“你是怎么知道我电话号码的?”他说:“你自我介绍的时候写在黑板上的。”原来是这样。我本不打算再回复,可刚被拒绝的某人显得十分锲而不舍。他又发来短信:“你先别急着拒绝,我把我写的剧本发给你,你等一下。”而后就是一条长长的,所有文字都挤作一团的短信,手指需要拨动好几下才能看见尽头,这大概就是他所谓的“剧本”,显然他在复制粘贴时出了错,导致所有文字都挤在一起,看得人眼睛疼。我说:“你可以用QQ或者微信,发word文档。”真是失策,我想,反正我终究不会与他合作,要那又有何用呢。没曾想他说:“抱歉,我的手机内存太小了,那些软件装不下,我让我室友帮我发邮件给你吧。”我觉得我仿佛遇见了一个原始人。后来我撞见过向梧使用他那个所谓“连QQ微信都装不下”的手机,那大概是个杂牌货,而且历史悠久,虽说可以手指触屏,但功能却不比那些只能用按键的老年机强大太多,手机屏也是极小的,更别提边缘上的裂纹、绑在背面的透明胶,我觉得将它零元卖给那些二手手机贩子,别人都得倒找你要人工费。他的剧本我自是没看的,忘记是第一层原因,其次是因为我不常登录邮箱。在那之后向梧便经常用短信与我联系,我与他本就没有所谓的共同语言,对他生活中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是没什么兴趣,所以回得并不勤奋,他倒是耐得住性子,只偶尔抱怨一句:“啊!那条消息我都发两天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用电话费与我聊天的人,所以我便对他印象更深一些。我向来自诩为观察者,私下里的爱好便是时刻观察身边人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我认为这会更有利于我的社交生活。我观察过向梧很长一段时间,每次第一眼注意到的,都会是他的鞋。',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