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堡宗别闹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百五十九章 帝国根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老朱你就只适合当个闲王。

嗯,作为父亲还是很称职。

林聪道:“微臣早就想过,按照太子殿下先前的构思,农科院会如工部的军器监一样,是个独立的部门,直接受辖于农部,所选官员,皆从地方县府擢升熟谙农事的县令、县丞充斥,并全国境内招募种植好手……但农科院具体负责何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帝国根基 (第2/2页)

朱见济没回答,“可有人选?”

林聪胸有成竹,“虽然农科院迟迟未能建立,但微臣已经选好了官员人选,而经验丰富的老农民,需要这些官员去全国甄选。”

朱见济道:“舒良,给林尚书拿纸笔,林尚书,你记下来,稍后去交给吏部。农科院架构,拟定院令一名,从五品,副令两名,正六品,仓大使及诸多皂吏数名,此机构建立在京畿,总领全国农科院诸事。”

林聪一一记录。

朱见济继续道:“农科院因为是主裁农业事宜,而我大明疆域宽广,各地种植作物不同,所以需要在全国各地设立分院,拟在浙江设立江南分院、蜀中设立天府分院、河南设立中院、两广设立南院,在京畿暂立北院,等辽东那边没有女真扰边了,北院移至辽东。诸分院设主事一人,正八品,并设诸多管事皂吏。另,诸院招募老农民,虽然不入流,但以技术员、专家、正副教授、院士晋级,技术员享受从九品薪俸,专家享受正八品薪俸,正副教授享受正从六品薪俸,院士享受正四品薪俸。”

林聪急忙一一记录。

朱见济又道:“此事交由吏部执行,由工部负责筹建总院和分院机构,由户部在分院所在五地,各划拨一千亩良田作为实验用地。”

林聪立即领旨。

朱祁玉立即对舒良道:“着人去吏部、工部和户部传旨,内容就按太子说的办。”

舒良立即领旨。

朱见济沉吟着一阵,说道:“农科院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研究番薯种植,此事交给河南的中院和蜀中的天府分院同时进行。”

说来惭愧。

朱见济虽然没少吃红薯,却不知道怎么种植。

但他有印象。

后世的四川和河南,似乎都在种植红薯。

深呼吸一口气,对林聪道:“林尚书,你虽是九卿,但要明白你的本职工作,孤对农部没有特别要求,尽管国家大事林尚书都有参议之权,但孤还是希望,林尚书能全身心投入农业改革中,争取在十年之内,让我大明百姓人人可饱腹,如此一来,林尚书之功绩,必将名垂青史。”

让一个封建农业王朝人人都能吃饱……

这个功绩很大。

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也很大。

解决粮食危机,意味着人口暴涨,人口暴涨,意味着国力的昌盛。

是一个帝国的根基之所在。

林聪深知肩头责任重大,起身,“微臣愿为殿下的浩然之意先驱以赴,还请殿下允准,由微臣亲自权兼农科院院令!”

这是要下基层去干实事。

朱见济大喜,“善!”

九卿之一的农部尚书亲自抓农科院诸事,下面的人也会更加配合。

林聪立即告退。

他等不及了。

因为朱见济说的有道理,如果他主持农科院,真的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个功绩,不说像于少保力挽大厦于将倾一般名垂青史,但有明一朝甚至千百年后的历史中,林聪这个名字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结局。

林聪走后,朱见济看向杭敏,“杭尚书,接下来我们的事情可能会有多,首先第一点,工部要成立工科院!”

工业发展,必须用国家力量来推动。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