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零年超级学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7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转眼半个月过去,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数学纪年》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在原有文章出版序列不变的情况下,补充刊发一本单行本,用以刊登苏娇杨的那三篇论文成果。

第一篇是为证伪黑德尔猜想的论文挑刺,第二篇是证明黑德尔猜想,第三篇则是苏娇杨刚刚投稿过去的那篇与经济学相关的数学文章。

本来苏娇杨投稿的第三篇文章是不够资格登上单行本的,但鉴于三篇论文系同一位作者所出,《数学纪年》的编辑部便有了成人之美之心。

《数学纪年》乃是国际数学界的顶级刊物之一,在数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绝大多数数学研究机构都会订阅这本杂志,故而《数学纪年》刊发单行本的消息一经传出,立马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能上《数学纪年》发行单行本的成果,最差的都是让很多人难秃头的数学猜想,只是不知道,《数学纪年》这次为哪个猜想宣布死刑?

数学界内的研究人员议论纷纷,有人猜测是微幔猜想,有人猜测是数理统一论,甚至还有人猜测是数形互通论,唯独没人猜测是黑德尔猜想。

原因无它,黑德尔猜想已经被证伪了,而且是国际数学联盟认证过的,棺材板都已经钉死了,难道还能诈尸?

《数学纪年》大抵是为了营造一场轰动,在增刊发行之前,丁点儿消息都没有透露出来。

而在增刊上,《数学纪年》没有丁点儿的含蓄,不仅在封面上用加粗加大的字体写上了黑德尔猜想???,还把之前证伪黑德尔猜想的那个学者的照片贴了上去,在人家的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叉。

看到这一期《数学纪年》增刊的数学工作者们都惊呆了!

黑德尔猜想还真诈尸了,棺材板都被炸飞了!

鉴于《数学纪年》在学术界内的超然地位,鲜少有人在没看完论文之前就直接发声,多数学者都将目光聚焦在了论文内容上。

给原先证伪黑德尔猜想的论文挑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论文原作者在证伪过程中运用到了相当多的理论,而绝大多数数学家终其一生,都是在研究一个理论,一套方法,故而极少有人能看懂苏娇杨的挑刺过程。

但苏娇杨证明黑德尔猜想的过程就简单多了,她运用的都是纯粹的代数知识,只不过是在数学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神来之笔总的来说,她的证明过程还是很接地气的。

同样,世界上也不乏有人看懂了苏娇杨用来挑刺的那篇文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