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零年超级学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7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纵观国内高等院校,择师要求属实太低。一个本科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做本科论文都磕磕巴巴,难以统管大局,如何能够教的了学生?如何能够带出更优秀的学生来?放这些自己都没能熟练掌握科研能力的新老师去教育学生,有极大的可能会导致学术水平的整体倒退。

为了保证各高校的学术水平能够稳步发展,我建议增设研究生阶段,借鉴国内的分级制度,将研究生划分为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两个阶段,以此来提高许多科技产业的入行门槛。

同时,为了保证所有毕业生的利益不变,建议研究生采用带薪读书制度,所有确定要留校任教的老师,需要先进入成熟的课题组,专心做三年学术研究,将自己的学术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再来带学生,这样对老师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我建议,在新教师入职前,安排三年的全职科研。在这三年全职科研的时间里,新教师的福利待遇薪资等都不会改变,等于给他们带薪提升自己的机会。

洋洋洒洒一封建议信写完,苏娇杨郑重地封入了信封中,第二天便委托负责监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种子选手的那些人把信封送给了教育部的领导。

身为国内少有的几处国重的第一负责人,给领导提意见的权利还是有的。

燕园汇报厅内,被赶鸭子上架的苏娇杨将历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题目都刷了一遍之后,拿着自己简单做出来的课程讲义,开始给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种子选手培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破题技巧。

这些种子选手虽然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国内摸底考中表现一般,但不管放到国内哪一所高校,都是被人争着抢着要的佼佼者,他们的数学基本功极其扎实,不然也不会走到国内选拔赛的最后一场。

只不过在其他的培训老师眼中,这些学生是不如那些跟着苏娇杨做数学研究的学生的。

苏娇杨却不会这样想,她从来不觉得基础好是什么贬义词,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好,基本功过硬,只不过数学思维还比较死板,遇到题目之后,只会套解题模板种种因素制衡着他们的水平,导致他们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的成绩提升不上去。

如果能给这些学生点拨清楚数学基础思维,让他们明白,数学题目并不是靠解题模板来做的,他们或许会在一夜之间就打通数学的任督二脉,自我进化为高手了。

自个儿带出来的学生,能有多少天赋,苏娇杨再清楚不过。

天赋所限之处,就是一个人发展的天花板。

她亲自带过的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都已经被她用水磨工夫强行打通了任督二脉,这些学生能够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国内摸底赛中表现良好,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若是这些学生表现得很差,那才值得奇怪。

苏娇杨给这些来自国内各地的种子选手所准备的培训内容,即为快速打通数学任督二脉的方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