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科举辅导师免费无删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科举辅导师 - 分卷阅读179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经济水平提高,米价应当是会降的。价格够低,温饱的人越多,国家才显得富庶。

就唐朝来讲,贞观之治后,粮价一路从斗十五钱,跌至斗二钱。封泰山后,京城粮价最低甚至跌至只需不到二十文。彼时盛传“天下无贵物”。

安史之乱后,粮价重新开始上涨。

而且古代的粮价一般不会太高,只有在什么灾害的时候,米价才会腾飞。贵的粮价,可以涨到上百钱一斗。

米价波动幅度很大,是衡量百姓生活水平的一大标准。

大梁已经和平了那么多年,年月又好,经济发展一直很稳定。这里又是京城,米价还居高不下,就有点不大正常。

梁仲彦:“所以先生觉得?”

宋问煞有其事的点头道:“我怀疑有人在蓄意哄抬米价。这人一定是个知情人,做的如此不显山漏水,水平一定不简单。”

众生忽然低下头,憋笑。

宋问瞪眼。什么意思?

梁仲彦道:“先生多虑了吧?学生家境不算非常好,可这粮价,不觉得有多贵,还是负担的起的。”

“我说了,这跟贵不贵无关,看的是合理不合理!”宋问拍桌道,“它没有涨的理由,可它还是涨了,我钱塘都没有这样的事啊!”

林唯衍附议道:“我在外游历的时候,米价确实是年年愈低的。”

宋问拍手:“看!听!”

孟为指着道:“可是先生,京城不一样嘛。您凭这一幅什么也看不明白的画,就能推测出来了?”

赵恒:“先生,您开天眼了不成?”

梁仲彦:“不是学生不相信先生,只是……单看这几样数字,先生就觉得有人在哄抬米价,偏颇了些吧?”

冯文述道:“先生,您是不是近日压力有些大?”

“先生,哄抬粮价是重罪。谁敢在京城做这样的事情?”李洵道,“单凭这样一幅画,说服力不大吧?”

宋问:“……”

哎哟喂,她这小脾气。

第78章 解释不通

宋问打开折扇, 笑了两声:“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表达对我崇拜。”

众生诚挚摇头。<br /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