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假世子经商致富后揣崽跑路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旁的书都写男子女子如何欢愉,顶多再添点妖怪神鬼、前世今生。这本书可大不相同:开篇就写死了老婆的富户恋上个英俊书生,再翻一页就是书生约富户去狎别的女子,五页后三人成行,八页后继室与她娘都加入战局。明义大开眼界、欲罢不能,竟是看了个通宵,就那么拿着书睡着。次日,李从舟一睁眼就觉着脸上盖了件东西,他伸手一摸呼啦啦响,只当是床头经卷掉落并未在意。结果坐起身定睛一看,却见一句“披甲持枪、突入红门”,上面还画着两个姿势下流、叠在一起的男人。李从舟呼吸一重,眼神瞬间摄人。他看看一旁打呼噜的明义,狠狠磨了磨牙,然后手中寸劲一展,薄薄的书页瞬间在他掌中化成碎片。李从舟翻身越过师兄下床,循例去山中挑水劈柴。只在路过九曲桥时,他狠狠剜了眼王府小院的方向——○○○一墙之隔,厢房内。晨起读书的顾云秋趴在书案前,正捧着那些商书看得津津有味——点心办事得力,这些书都极有用,其中还有本讲市中隐语的,甚是合他心意。如流行在陕晋一带的“捏码子”,就是买卖双方将手藏在草帽或袖口中,通过互相摸手指的方式了解价格,能保密、不叫第三人知。又如运河口的档口盘道儿,若是酒壶嘴儿对着酒樽背,就是在问——你是自家人还是外人,要表明自家人身份,就得将酒樽嘴和酒壶嘴摆成一顺。……正看着,他忽然连打两个喷嚏。点心闻声走来,“公子可、可是冷了?”顾云秋揉揉鼻尖,“不冷。”大概是有人在背后念他吧?——也不知是谁,大清早就要记他一笔!真是鼠肚鸡肠,小心眼子。“对了点心,”他往窗外看了看,压低声音,“待会儿阿娘去大殿了你告诉我,带你去干件大事——!”第012章说是大事,其实还是收集榆树种子。前几日,顾云秋自己一个人在寺中逛着捡榆钱子,绕着绕着就走到了后山的旧禅院外。所谓旧禅院,是报国寺最早建在山顶断崖上的那座古禅寺。寺内也有一套完整的三宝殿、五尊佛,以及钟楼鼓楼、藏经阁。只是一来年代久远、修缮不便,二来去后山的云桥石栈太险、太长,并不方便皇室和一众香客上香。久而久之,旧禅院就渐渐被废弃,只留悬空建在崖外的经阁存放古籍经典,以及几间僧舍供苦修的僧人们住着。顾云秋那日只是瞎逛,没想,却在古禅寺后院中发现了好几株苍劲的古榆树:它们枝叶繁茂、葱葱郁郁,曲折的根系如舞婆娑,树冠庞然遮天蔽日,洒下广而深的树荫。树荫下、草坪上,更落满一地榆树荚果。除了跟着的小厮和护卫,这里四下无人,是很适合收集榆钱子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山顶上还有两处王府的私邸。因为宁王妃每年都要来报国寺还愿、小住,总要占寺内一间僧舍不便,约莫六七年前,宁王就想着单独给妻子盖一处宅子。一开始,他的选择是将私产建在后山,毕竟妻子身边还带着一众伺候的仆妇、婢女,杂在一众佛家弟子中不合适。但等两处宅院建好后,王妃住了一段时间又觉着后山路远,下来诵经听禅也不方便。且崖顶风大、入夜后偏冷,两处宅院,也就闲置了下来。平日每个月都固定有王府的人上来打理维护,院子整体的状况倒比旧禅寺的建筑好些。顾云秋今日带点心去,一是想再捡些榆钱,二是想看看两处私邸中有没有能留出大片空地给他栽树的。毕竟榆树生长需要时间,恰巧明年京中大疫,宁王很可能会让他和王妃继续留在寺里,他得提前种好、以备不时之需。当报国寺正殿广场上响起诵经声后,顾云秋就带着点心溜出了小院。修建旧禅院的悬崖其实是祭龙山的一座孤峰,原本还有几座木桥连接,后来木桥腐朽、断裂,就只剩下中间一座石栈云桥。此桥长约数十丈,桥面不宽、仅容两三人通行,两侧未设栏杆,拉了三条铁索充作护栏。经年风吹雨打,几道铁索斑驳生锈。而终年的劲风也将桥上的石阶也侵蚀得高矮错落、参差不齐,走的时候需别样当心,稍有不慎就会扭脚、摔跤。最为严重,还可能跌下万丈深渊。点心看着这座云桥有些发悚,但想到顾云秋一路上的兴奋,便闭上眼、暗中给自己鼓劲,努力迈出第一步后,还不忘要回头叮嘱他家公子当心。',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