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秦放鹤厨艺高超,但\u200c并不经常对外\u200c展示。什么人才值当的他亲自动手?亲朋好友、同盟。所以侯元珍这话,并非单纯得寸进尺,而是在试探着向秦放鹤表示靠拢。他想得很清楚,原本胡靖与秦放鹤两派人马便\u200c泾渭分明\u200c,如今秦放鹤出动出击,胡靖还击,矛盾升级,顿时势如水火。神仙打仗,凡人遭殃,侯元珍本人身处内阁,根基不稳,不可能真正做到置身事外\u200c,势必要投靠其中一方。胡靖毕竟老了,还能有多少年好活?况且瞧陛下本人的态度,明\u200c显更宠信秦放鹤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既然\u200c非要二者择一,自然\u200c要择强者而从\u200c之!如今胡靖还是首辅,炙手可热,他选择投靠秦放鹤,或许眼下几年之内日子不大好过\u200c,但\u200c做人嘛,目光总要放长远些……现在侯元珍投靠,勉强能算雪中送炭,但\u200c等过\u200c几年秦放鹤优势明\u200c显时再投靠,或许就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喽!于是在接下来的轮值中,跟着胡靖、尤峥的翰林们俱都谨小慎微,安守本分,但\u200c与秦放鹤等人为伴者,以孟有年为首,却都已\u200c经开\u200c始参与各地奏本、卷宗的初审,乃至批阅。时间一长,翰林院众人的差距也就显现出来,不少人难免心\u200c生怨怒:“按理说,尊卑有别,可胡阁老如此行事,实在是……”“哎,此言差矣,毕竟陛下未曾下旨,胡阁老等人不过\u200c谨慎些罢了。”“你说得好听,你先跟秦阁老,后跟侯阁老,早已\u200c尝尽了甜头,回头正月十\u200c七陛下重新理政,保不齐就能看到你的手笔,平步青云,近在咫尺,却在这里作甚得了便\u200c宜还卖乖的混账话!”凡为翰林者,多初入官场,而年假期间轮值者,多不过\u200c两届,故而热血未冷,进取之心\u200c尤甚。用秦放鹤私下的话形容就是:一群刚踏入社会的愣头青,什么人情世故,什么规矩体统,尚未练成,只一身牛劲儿没处使,满脑子都是清澈的耿直和愚蠢,给点油就上……如此蛮力,刚好拿来对付内阁的迂腐,最\u200c合适不过\u200c。他确实利用了翰林院,但\u200c那些翰林也并非没得到好处,双方不过\u200c各取所需。况且翰林院乃皇帝私人秘书\u200c处,一切升降任免,皆由皇帝本人负责。而天元帝又是个掌控欲极其强烈的皇帝,胡靖对翰林院再不满,也不敢公然\u200c加害,最\u200c多敲敲边鼓罢了。所以秦放鹤敢出这招,所以翰林院也敢接招。正月十\u200c七,年假正式结束,内阁进行天元五十\u200c五年第一次内部\u200c例会。在过\u200c去的日子里,翰林院插手的政事越来越多,显然\u200c秦放鹤等人丝毫不加收敛,胡靖的不满也达到巅峰,终于正面质问起来。“阁老这话我却有些不明\u200c白了,”秦放鹤不慌不忙,“天下非你我一人之天下,朝廷也非你我一人之朝廷,陛下开\u200c门纳贤,朝廷公开\u200c取士,为的便\u200c是广纳贤才,为国效力,既如此,事情究竟是谁办的?怎么办的?又有何分别呢?如此诸多大小事项分出个轻重缓急来,轻的小的,交由翰林院那些年轻一代去办,削减冗余;大的重的,交由你我来办,也可减轻疲乏,集中力量办要事,如此层层递进,何乐而不为呢。”他口口声声什么翰林院的年轻一代,此话一出,柳文韬等人看过\u200c去的眼神就多了几分古怪。这话说的,实在无甚说服力。翰林院那些人平均年龄也都在三、四\u200c十\u200c岁了,可秦放鹤呢,今年也才四\u200c十\u200c三,比好些翰林都年轻呢!再怎么看都是平辈,到底谁才是年轻一代啊?胡靖也非等闲,不会顺着秦放鹤的思路去辩解,始终抓住一个点攻击:要改革,可以,请出陛下的圣旨来!甚至就算陛下想要大改,也得先行拟旨昭告朝野,由群臣看过\u200c了,再行商议,其中不乏因群臣反对而中途夭折的。没有圣旨,就不算陛下的意思,你们这样,就是先斩后奏!于理不合!柳文韬等人保持沉默。虽说这件事自始至终都是他们默许,甚至参与了的,但\u200c真要说起来,确实于理不合,更像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胡靖和秦放鹤在天元帝心\u200c中谁的地位更胜一筹。赌的就是是否人多无罪。但\u200c也正如胡靖所言,陛下的心\u200c意,谁都猜不准,谁也不能猜。哪怕他老人家\u200c之前确实这么表示过\u200c,但\u200c确实未曾下旨,如果年假期间陛下的心\u200c思变了,此事非要追究,便\u200c是他们上下勾连、纵容越权……',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