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武一下子被泼了冷水,脸都皱起来了。他见那红薯亩产按如今的算法有八千多斤,自然觉得可以可以,很好很好。但按系统的说法,似乎得打折又打折,还不知道能剩多少。阿父要在大田干活,后院都是阿母和阿兄在忙。又不高产,他们还这么辛苦干什么呀。韩武就想叫阿母别做了,幸好系统及时说话。“耕种方式可以忽略,你阿父按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种,已经超越这个时代。那么可以参考我们那个时空的某个朝代,没有其他条件,只凭人力和普通肥料,那时亩产可达近如今的两千多斤。不过仓库里存着的可以用在这个时代的红薯,是人类走向太空之后又改良出的品种,翻倍不成问题,种得好能有四千多斤。但与你以为的八千斤比……”话未说完,韩武已经切了一声。“我当能差多少,有四千多斤那还想要什么,真想上天啊!”红薯个头大,不好用“石”来计算,只能论重量。一亩地四千斤的收成,晒干也有千斤,就是加工成粉条也有八百斤呐。系统真是个小智障,还不如他这个小孩子,一点不知道人间疾苦。“收了红薯,还能再种宿麦,跟白送的一样,阿父阿母多开心啊。”这红薯肥用得相对少,也不挑地,虽然易坏但也有成熟的储存之法,能放好几个月呢。又能跟种麦接上,除了不能在一块地上重复种之外,简直是这个时代的天赐之物。韩川没敢选另一种看上去更适合当主粮的薯类,因为看天书介绍,那东西发芽后有毒性。他也没见过没有经验,万一真把人毒死了,他这条命不够赔的。而且要高产的话,似乎那种薯类需要的肥料也更多,不如红薯好种,堆肥加草木灰就能有不错的收成了。不过那一种贫瘠之地也能种,只是产量不高,要是没有毒性就好了。现在这个红薯跟那一种有同一件麻烦事,就是脱毒。也不能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耕种。不过这东西亩产高,留个一亩半亩的地去轮着种它,不多种也就是了,救荒是很合适了。只能储几个月,跟能存几年的粟麦稻不能比,大王是不会收它作税的,对穷人来说劣势反而是件优势了。第29章 让出生意都乡的乡蔷夫季盐年纪与石通相仿,但身体比他差得多。他熟于农事,原来也是官吏,秦军来后让他做了这个职位。但现在除了农官必须要做的那些事,季盐已经很少出门了,所以看到他上门,韩川就以为是自己家田地出了什么问题,有点紧张地迎出来。季盐也不寒暄,问他说最近传言,他在家种了孩子拿回来的野果子,有没有这回事?这话本来就是韩川故意传出去的,当下笑着应是。季盐板着脸道:“你地里的宿麦,上点心,别在不相干的事上耽搁。”“季老放心,宿麦我亲自盯着追肥除草,一点不敢大意的。”韩川笑着应道。经过一冬寒冷大雪,他地里的麦子生机勃勃地长了起来,除了都乡已经开始跟他学的人家之外,外乡的农官都惊掉了一地大牙。就算不识字的农夫都知道其中的意义,更不用说他们这些专职的农官了。现在这些农官比韩川自己还上心,季盐不但嘱咐他不要分心,那日到地里看过,见众人散去,还特意向他透露,如果他培育的麦种也有去年水稻那般收成,他季盐年纪大了,虽不能升职,却八成能升爵。而他年老退下后的乡蔷夫之职,田蔷夫陶与已经透露风声,愿意推荐韩川出任。季盐自己有子孙要照顾,但这件事他并不打算从中作梗,反而有意结交韩川,好攀个交情,以后子孙也有个能走的门路。千言万语,无非是叫他不要不务正业,定要好好看顾他的良种宿麦。这用了良种的宿麦收成尚不可知,今年韩川用筒车引水,将原本不利种麦的旱田都种上了麦。虽说要更辛苦些,连石兴分到的那个隶臣都给了他用,但一季麦、一季稻或粟,平白多出一季收成,这在重农耕的秦国是什么样的功劳,这些农官们哪个不知。可惜这是去年就报上去的事情,岁末考功时也分不到他们头上,只看这韩川育的良种今年是什么结果了。陶与甚至将官中的隶臣都派了一个过来,听韩川的指派,这也让韩川更加轻松,可以忙自己的事了。他比这些农官知道得多。家传的书里记载过一件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六月收的麦,显然是去年秋日所种的宿麦。然而早在春秋之时晋国就有的宿麦,他们楚国至今也没人种,大概不仅是传播慢的缘故。',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00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