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沉冗文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山裹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h1> 山裹寺</h1><script>chapter0();</script> 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

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

施耐庵

“山裹寺”吸引了我,航渡抵焦山。

山峰高耸,峨崖峭壁,中流砥柱,耸峙在碧波万顷之上。天堑幽深,怪石嶙峋,花卉争妍,香色怡人。江面,船帆点点,龙舟竞驶,汽笛争鸣,飞鸟翱翔,名鱼跃水,俊鹘摩空,凫雁浮江,点缀其间,美不胜收。清朝康熙帝南巡经过焦山时,题写了寺名匾额。古刹梵音,古碑荟萃,古刻纷呈,古树葱茏,给名山增色。

东汉末年,名士焦光游历大江南北被此人间仙境所吸引,结庐隐居。汉献帝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拒不应召,仍在山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改樵山为焦山。据焦山志载:宋真宗生病,久治不愈,忽做一梦,梦见一老人走进金銮殿,自称是东南方的隐士焦光,送丹药为他治病。真宗惊醒后,病果然好了,忙将梦中之事询问大臣。大臣说:“焦光是汉末一位高士,隐居于长江之中的焦山,甘贫乐道,三诏不起,廉节自持。”真宗听后大喜,发下敕文:“封焦光为明应公,里祠春秋祭祀,同时对焦山的田赋、差役一概优免。”

焦山享誉中外,原因有四:

其一山耸峙于江心,犹为“镇江之石”气势磅礴;山寺隐约,林木苍翠,水域广阔,环境幽美,宛若人间仙岛。

其次焦山碑刻,篆、隶、真、草、行诸体皆备,风格迥异,或苍古峭拔,纵逸奇深,或严整舒朗,浑然厚重,汇千年古刻之隽美,融百家书法之精神。气势磅礴的摩崖石刻和碑刻艺术,使焦山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书法之山。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著名古迹,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宝之多与西安碑林齐名,为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与西安碑林一南一北,各领风骚,有人说西安碑林是雄浑的黄河文化之象征,而焦山碑林则是清奇的长江文化之凝结。其中被称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碑,为稀世珍宝。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极富有珍贵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

其三多禅寺、精舍、亭台楼阁。有定慧寺、别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个庵寺。

其四古人誉焦山十六景:华严月色,定慧潮音,山门松影,庵院槐阴,海云墨宝,石屋藏铭,西岸远景,东麓新林,江亭礼佛,岩洞寻仙,自然问道,安隐栖禅,危楼观日,枯木品香,香林花圃,别峰里园。

郑板桥、柳亚子、康有为等人,曾在此攻读。

静室焦山十五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