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沉冗文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感受世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为了能拿到预约券,还得排四个多小时的队,太折磨人了,既然是预约,应该采用多种方式,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等等。”

“我想:如果24时开放,随到随看,既方便了游客,又增加收入,何乐不为呢?”

“真是的,人休馆不闲,还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他们傻呀——”

“就你俩聪明!”他妻子笑着说“该请你俩当世博会的领导,咸吃萝卜淡操心,谁知道我们能不能拿到预约券?”

“可不是咋地。这么多门,又这么多入口,哎——养足精神,冲吧——”

我俩闲聊扯淡打发时间。

一个工作人员到了门前,我忙问:“同志,怎么领预约券呀?”

“进门之后,有人会给你预约券的,急什么?”

“半夜起来的,饿着肚子来的,我担心领不到票。”

穿花格衬衫的年青人心虚,插嘴说:“谁不是起半夜来的?”

我烦他,夹先抢券,得了便宜卖乖,讽刺地说:“有的人,不见得!”

他哑然。

快九点了,工作人员一队队排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岗位。

九点正,一秒不差,开门放行了。参观者挨个接受安检;一位工作人员站在门后分发预约券,轮到我,他手里握着票不多了,十几张吧,后面绝大多数人是拿不到预约券了,白白苦熬了四个多小时。

我和身后的同伴侥幸地拿到预约券。进到园内,又一次狂奔,我们随着人流跑到了国家馆,前面长蛇般的队伍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高耸的红顶建筑下面。

古人云:寸金难买寸光阴。

如果每人每天的排队时间在六、七小时,七千万参观者,累计起来是一个天文数字,约8000年之久,比中国的历史还长,多可惜!

不看世博,令人遗憾!

——进世博的人说

世界博览会(简称world expo),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汇集人类文明之大成。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有着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的一种场所。

上溯历史,早在公元五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至今,世博会先后举办过40多届。美国举办次数最多的国家:14次。巴黎市是举办次数最多的城市:七次。

建筑物是凝结的音乐,固化的历史。

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为伦敦留下了精美的水晶宫;1889年法国世博会为巴黎留下了标志性的埃菲尔铁塔;1958年比利时世博会为布鲁塞尔留下了造型独特的原子球馆其代表着人类进入了科技进步的新世纪的象征,独特新颖的造型。

2002年12月,我曾经攀登高高的埃菲尔铁塔,遥望布鲁塞尔造型独特的原子球馆时隔快半个世纪之久,仍然傲然屹立!

回顾历史:

1873年,清朝政府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组织并派代表出席了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

1915年,在旧金山世博会上,茅台酒装在深褐色陶罐中的,不起眼,不引人注目;搬动时,不慎失手,一瓶酒从展架上掉下来摔碎了,酒香四溢,俗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参观者纷纷寻香而来,争相品尝,人头攒动,轰动效应,荣获金奖;苏绣、湖南菊花石。、上海“葛德和”陶器、上海美华利插屏钟、北京鼻烟壶、胡开文地球墨、浙江湖笔、浙江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常州梳篦等就获得金银奖项多个,所获奖项计1211枚。

中国,泱泱大国。上海首办世博,举国盛事,世人瞩目!

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有240多个;志愿者人数最多:近百万;自建馆最多:大约有40个;园区面积最大:5。28平方公里;花费最高:4000亿元;参观人最多:7000万人次。

中国人最值得看、最喜欢看的当然是自己的国家馆。

黄浦江畔,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建筑外观上镌刻着古代叠篆文字,悬挑在基地最外侧的环廊立面,印出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而环廊中为休憩设置的小品表面,镌刻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和开放、柔性、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互为对仗、互相补充,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周围园林小品与环境巧妙衔接,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梦想,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展现了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乘电梯,缓缓而上。

第一展区,位于49米处,名为“东方足迹”面积8553平方米。模拟了火车车厢内的场景,仿佛乘坐火车进城,融入城市化大潮。在“倒挂城市”中,通过仰视各种视频画面,充分感受城市的发展快节奏。进入放映厅,三面长22米、高7。5米的折幕,半径为24米的穹顶幕,组成了富有沉浸感的观影环境,看了8分钟影片历程,仿佛身临其境。

老子云:上善若水

水,比喻绵延不绝的中华智慧,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凭栏凝视,一幅长128米、高6。5米的折幕上再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大胆创新,这幅多媒体版的清明上河图,运用现代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清明上河图动起来了,活动的古人举止各异,栩栩如生,令人惊讶!我曾在开封游览清明上河景区,恍如其境,成为历史中的一员。它与“国宝区”内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真迹交相辉映,叹为观止,令人流连忘返!

第二展区位于中国馆41米处,面积3353平方米,名为“寻觅之旅”我们乘坐轨道车,看到中国城市营建的智慧,城墙、古桥、斗拱、亭台

第三展区位于中国馆33米处,面积3392平方米,名为“低碳行动”;聚焦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战略“感悟之泉”、“摇曳荷花”

“水元素”一路激荡我的思绪,启迪人们探寻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生态健康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我的感言

绿色,生命的色彩,人类永恒的理念、永恒主题。

绿化,美化环境,释放氧气,减弱噪声,降低气温,阻挡风沙,改良环境;不仅如此,绿化,减低人类害怕及生气的情绪促进正向的心理反应。只有充满绿色的城市才有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世博会有多条与黄浦江垂直的绿色植物走廊,将绿化带从滨江地区延伸到城市腹地,犹如现代城市与大自然连接的纽带;在满目绿意的衬托下,一条长四五百米、专供游人徜徉观光的花桥横跨浦江两岸,成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标志性建筑

水,生命之源。

1975年日本冲绳世博主题:“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主题:“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主题:“哥伦布——船与海”;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主题:“水与可持续发展”

国馆家完整的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体系,在规划和群体整合层面,设备资源共享与协调;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层层出挑,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场馆提供保温和通风,地区馆屋顶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节能近10%;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比如,窗户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屋顶上使用太阳能板,实现照明用电自给;在景观设计层面,循环自洁,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循环利用,南侧水景观和园林设计中,引入人工湿地技术,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世博会最吸引我的是案例馆区,它们是世界上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的范例。对于城市而言“生态健康”才是无穷财富、永恒原动力。

伊兹密尔,誉为“爱琴海珍珠”是土耳其第二大港口城市。从60年代开始,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和工业化,生活污水、工业和农业污水通过下水道和小溪直接排放到海湾,导致海湾内部水域生态失衡,海水臭气熏天,沿岸的河床、三角洲和河口遭到破坏。国家水利总局在1969年启动了伊兹密尔大型污水排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的实施则始于80年代,经过20多年管道改造,道网络总长度达到4100多公里,支线收集管线达100多公里,污水汇集到污水处理厂,经过多次过滤和生物净化技术处理后排入大海。复活的海湾,成为城市蓬勃发展的原动力。依托于海上交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美景,成为国际性名牌城市。

我想起家乡的母亲河:金溪、银溪,遭受同样的命运,难以摆脱污染困境;誉为“海上牧场”的乐清湾,生态状况岌岌可危!决策者为了眼前利益,围海建立所谓的“沿海产业带”遗害无穷!可悲的是至今仍然有人在破坏生态环境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

老百姓担心子孙后代吃不到海鲜了;吾辈,已身受其害,污染的海鲜,谁敢吃!

经济参考报刊文指出:过度填海造地会带来报复性的恶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撰文严厉指出:围海造田虽然短期内解决了土地紧张问题但是,长此以往,却带来湿地消失,加重旱情;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资源减少;诱发洪灾;加重赤潮危害,改变自然景观等多种自然灾害。

有关专家指出:要造出一公里的海岸线,所花费的成本远高于填埋一公里海岸线挣得的gdp。要慎防“今天疯狂填海,明天高价还海”

消失的洱海爱情湖,刚刚落马的官员在哭泣

百湖之市的武汉,埋在地下的湖泊流干了眼泪

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地还海已经在全国掀起;逆天而行,围海之举,愚蠢之极,罪不容赦!

走出世博,仿佛一个声音告诉世人:灭绝人类的不是战争,而是人类制造的生态灾难!

虽然,我身体疲惫不堪,但是,精神异常振奋!

二0一0年七月七日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