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夏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4章,反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拆开信,果然是大事。

一月前,以内阁两位大学士为首,密谋联络反对魏忠贤的力量,凑齐五十三名官员,对天顺帝上书死谏,想要除掉魏忠贤。

这三十六人中,有内阁大学士、有六部重臣、有督查院御史……可谓遍布朝堂要害部门,代表着不小一股政治力量。

可这其中出了叛徒,魏忠贤从隐秘渠道得知,连夜去寻天顺帝哭诉。

天顺帝本来已经被说动,正犹豫着,对魏忠贤是杀、还是贬,魏忠贤这连夜赶来的一哭,从先帝说起,历数自己这些年的苦衷……

天顺帝可能是想到,魏忠贤安定大夏局势有功,还找了书画名家给自己交流,杀了魏忠贤,自己就要顶上;也可能想到,洪泰帝临终叮嘱,那群文官信不得……最终改变了主意,不但没有查办魏忠贤,心怀愧疚之下,为了安抚,甚至还让魏忠贤更进一步,加司礼监掌印太监!

魏忠贤遭遇如此凶险,躲过这一劫,怎能不反攻倒算?

次日朝会,让百官跪在金銮殿上,读出了那份名单……此后半月,名单上的众臣纷纷下狱……

董祖诰也在名单上,这倒不是董祖诰不知明哲保身,实在是他的座师、也即岳丈陶承弼,乃是此事牵头两位大学士之一。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不是说避就能避的,曾经享受了这重身份带来的好处,如今就被拖下水,不得不联名。

——当然,风险越高,收益越大,若是此次行动成功,斗倒阉党的巨大名望必会让他们名传海内,董祖诰也势必能更进一步,省却不知道多少年苦熬,一步入阁,宰执天下。

可这不是失败了么?

如今董祖诰被抓入诏狱,这封信都是董妻所书。

方临看过这封信,心中震动,叹息道:“我知道魏忠贤如此,文官集团势必会反扑,却不想应在此时此处,董兄还牵涉如此之深。”

“唉,在韩御史、蒲大人之后,终于轮到了董兄!”

没说的,这事他不可能坐视不理。

不说董祖诰帮助他良多,当初与章以德斗书,董祖诰顶着满朝压力为他说话;这些年也多有庇护;在京师传递朝局消息,让他不至于言路闭塞,如此才能安稳坐观天下风云……只说两人关系,也已经超越利益关系,非是寻常可比。

“救,是一定要救的,只是如何救?魏忠贤,那位九千岁可不是好说话的人,这事不好办啊!”

方临从当初那位李公公的态度,猜测洪泰帝大概对魏忠贤有叮嘱,照看自己一二,可这过去五六年,自己在魏忠贤那里还有多少颜面,当真不好说。

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一个可以在此事上帮忙的人:张瑞安!

就是前些年京师途中,路过鲁地济宁府,那个在白毫庵时碰到的、借着神像长明灯读书练字之人,临行,还借了对方一百两银子。

当初那个白毫庵中读书人,天顺元年中进士,殿试第三名,高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当时,方临听闻此消息,颇为张瑞安感到高兴,感叹此人熬出头了,从此不用再让那位‘将家中好东西都给张瑞安吃、自己只以冲水的大麦粥充饥’的老母再过苦日子了。

此人也知恩图报,和方临取得了联系,发了俸禄一凑够银钱,就立刻如数还了当初的一百两银子。

不过,这个方临曾经评价‘风起于青萍之末’之人,中进士才是开始,这短短不到五年时间,张瑞安仕途一路平步青云,天顺四年,授礼部侍郎,同年秋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衔!

入阁意味着什么?从大夏体制来说,意味着进入了权力中心,距离首辅也只有一步之遥。

若问张瑞安为什么升迁这么快,是有真本事么?

有,此人的确有才,但这也不是超越董祖诰这前辈,如此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的理由。

说到这里,答案已然呼之欲出,张瑞安是投靠了魏忠贤,是靠着魏忠贤扶持一步一步上去的。

当时,张瑞安得中探花,魏忠贤也没到如今在朝中一手遮天的程度,多数读书人矜持斯文,不屑投靠,故而,张瑞安这个探花投靠过来,又拉得下脸、弯得下腰,说话好听,又有能力,这种人才,魏忠贤怎会不喜欢?怎能不引为心腹?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张瑞安字写得好,山水画也画得好……诶,这不是和天顺帝对上频率了么?

总之,探花出身,自身能力不俗,魏忠贤在后扶持,天顺帝青睐……种种因素综合之下,真正是让张瑞安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平步青云。

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魏忠贤扶持,这个有利也有弊。

魏忠贤的功过不好说,只说这人吧,有钱他是真贪,这个‘贪’的名声在京师已然是闻名了,客观上说,跟魏忠贤沆瀣一气的,绝大部分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张瑞安名声跟着臭了,读书人羞于为伍,以为有辱斯文。

——不过,这其中有多少读书人一边羞与为伍,以为有辱斯文,一边在背后暗暗羡慕嫉妒恨,欲取而代之而不得,就不好说了。

‘不管如何说,张瑞安,这位曾经的故人,如今已然站在大夏权利金字塔的顶尖。要说如今整个大夏,谁人能说动魏忠贤,救下董祖诰,此人绝对是为数不多的几人之一。’

方临暗想着,取出笔墨纸砚坐下,开始写信。

……

因为董祖诰此事事急,方临第一次通过锦衣卫渠道传私信,数日之后这封信就是来到京师。

……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